項略文倒是很知趣,承諾的五萬私兵隻用了一日時間便招募完成,送到了李丹青的面前。
而抽調的玄武軍以及十萬赤龍軍也在第二日抵達了武陽城,一早一開始衆人定下的安排,五萬進駐武陽城,五萬駐紮在城外,剩餘的十萬則交由李丹青調配。
李丹青的手中便有了足足二十萬大軍。
赤龍軍與玄武軍自不用說,雖然比不得威名顯赫的白狼軍,但也是這武陽朝中的精銳。
而召集來的五萬私兵,比起這二者雖然差上一線,但也不遑多讓。
對于李丹青而言,能招募到這樣的二十萬大軍,當然是件好事,可麻煩的是……
二十萬大軍,是二十萬活生生的人,不是二十萬機械,他們本就有着自己的舊主,因為李丹青的原因而被整合到了一起,彼此之間相互不對付也就罷了,對于李丹青這位新晉的統領,同樣心中存着芥蒂。
這樣的二十萬人,說是一團散沙也不為過,李丹青想要用他們擊潰無論數量還是戰力都高得可怕的遼人大軍,無異于是天方夜譚。
這一點不僅項略文等人如此覺得,就連與李丹青親近的世子府的衆人也這麼覺得。
毫無疑問的是,領兵前去迎敵,是正确的事情。
國難當頭,退無可退。
但……
這樣殺過去,卻與送死無異。
世子府的衆人有些擔憂李丹青,但李丹青的狀況卻不容樂觀,自從接到四十萬白狼軍戰死的消息以來,李丹青顯得暴躁與易怒。
他是陰沉着臉,去往神禦宮的。
起初衆人隻以為李丹青是覺得事情嚴重,故而如此,但後來他們漸漸回過味來,這位李世子是生氣了……
這個辭藻略顯平鋪直叙。
不足以形容李世子的狀态。
準确的說,李丹青是很生氣。
是那種趨于暴怒,趨于奔潰邊緣的生氣。
衆人大抵能理解李丹青的心情。
當初在應水郡時,即使相隔數千裡,乃至萬裡,遊蕩于世界各地的白狼軍們依然會選擇聽從李丹青的召喚,從各地湧來,這種感情大抵已經超出了,尋常人之間的信任,亦或者簡單的主仆關系。
衆人有心勸解一番,但見李丹青這副模樣,那些到了嘴邊的話,卻是終究說不出口來。
接手這二十萬大軍的第二日,青竹與夏弦音一同來到了軍營。
這是李丹青二十萬大軍駐紮之地,位于武陽城外的西側。
自從接手大軍以來,李丹青就一直住在軍營,衆人心底雖然擔憂,但也知道李丹青的性子,不敢多勸,隻能一番商議後,讓青竹與夏弦音來此。
二十萬大軍的構成,魚龍混雜。
十萬南疆的赤龍軍,五萬各個王侯手裡招募來的私兵,還有就是五萬四大禁軍之意的玄武軍。
而玄武軍的統帥不是旁人,赫然就是那位與李丹青有過幾次交集的公孫止。
也好在有這位公孫止在,李丹青倒是多少算是在這二十萬大軍中,有些親信在,不至于二十萬人,都是不聽号令之人。
來到軍營時,李丹青正在大帳中與衆人商議要事,負責看守大帳的是玄武軍的甲士,他們自然知道青竹與夏弦音的身份,并未阻攔二人,任由她們入了大帳。
大帳之中,李丹青與七八位穿着将軍甲胄的男人一同坐在沙盤前。
面前擺着的沙盤上模拟着的是西州郡後邛來郡、望山郡以及陸屋郡三郡之地的地形。
最前方插着代表着遼人軍旗,軍旗以及占據了西州郡的地界,邛來郡也有半數落入賊人手中。
目前當務之急,是商議出一條最合适的進軍路線。
“從西側直接前行的話,大概率會遭遇到遼人的主力,根據前方遞回來的消息,此番遼人的手中約莫有八十萬大軍,皆是精銳中的精銳,八十萬大軍分為四部。”
“分别的青狼部、蒼鷹部、黑絕部、隆曲部,四部的統領,除開青狼部的統領百裡安羽外,其餘三人應當都是武君級别的強者。”
“目前青狼部已經進入了邛來郡地界,而黑絕隆曲二部,也似乎打算前往望山郡,有可能是遼人大舉獲勝後,準備吞并土地,亦或者搶奪功勞,故而分開行動,當然也有可能是故布疑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