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曹操喊我去盜墓

第七百一十六章 真假黃巾賊 4000

曹操喊我去盜墓 潇騰 3007 2023-04-12 00:54

  “哦?”

  吳良心中一喜。

  這無疑是在告訴吳良,他的手中又意外多了一張更加強力的牌,這張牌将會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與此同時。

  吳良亦是看出了邴立的立場,這個家夥也是個明哲保身的小人。

  那邊與那夥黃巾賊的關系搞的不錯,如此才能夠作為他們的使者來與吳良交涉;這邊又不斷将重要消息賣給吳良,博得吳良的信任,同時也是在博得朝廷的信任。

  如此左右逢源,兩邊都可以不招惹,兩邊又都将他當做自己人。

  不過這其實也無可厚非,吳良不是理解不了邴立的做法,似他這樣一個沒權沒勢卻還要管理一方的縣令,無異于在夾縫中謀求生機,隻要朝廷或是曹老闆一天沒有派兵前來剿滅這夥黃巾賊,沒有在此駐紮可以供他調動的守軍,那麼這便是他唯一的生存方式,否則用不了多久,他的屍首就會被出現在城門之上。

  “另外還有一事,那夥人在知道了吳太史的官職之後,對吳太史的感官已經有所改變,他們認為史官皆是正直之人,吳太史也不例外,因此認為吳太史捉了那些稚童作為人質不過是權宜之計,不到萬不得已應該不會輕易傷害稚童。”

  邴立接着又道。

  吳良心裡清楚,在唐朝以前,這的确是人們對史官的統一印象,因此對此倒并不十分意外,嘴上卻又故意問道:“那麼邴縣令如何認為呢?”

  “邴某亦是如此認為。”

  邴立回頭向孩童那邊看了一眼,笑着說道,“方才過來時邴某已經留意到,吳太史給這些稚童發放了肉脯,這便已經足以證明吳太史的高尚品德,回去之後邴某會将此事如實說與他們,他們亦會對吳太史心生好感,之後吳太史再于朐縣境内行事,自會更加順利。”

  聽到這番話。

  吳良對邴立亦是生出了一些好感。

  這個家夥雖然左右逢源,但其實也照樣有自己的堅持,因為他的每一句話都不是在激化雙方的矛盾,而是在盡可能調和雙方的關系,避免此事向流皿沖突的方向發展。

  也是因此,吳良雖然還是不會将邴立當做自己人,但也對他多了一些信任。

  于是吳良終于決定将自己此行的真是目的說出來,或許他與盤踞當地的黃巾賊能夠提供一些意想不到的幫助也說不定。

  “我亦看出邴縣令是個深明大義的義士。”

  吳良終于對邴立露出了一絲笑意,開口說道,“既然如此,我便也與邴縣令開誠布公了,實不相瞞,我此次來到朐縣主要是為了查探一個人,此人邴縣令與附近的鄉民一定都如雷貫耳。”

  “請吳太史明示。”

  見吳良如此說,邴立面露好奇之色,連忙拜道。

  “徐福。”

  吳良言簡意赅的道。

  “徐福?吳太史說的可是數百年前那個奉始皇帝出海尋找長生不死藥的徐福?”

  邴立一愣,下意識的确認道。

  “正是此人”

  吳良微微颔首。

  “那吳太史可來對地方了,朐縣正是徐福的故鄉,此地至今仍有許多與他相關的傳說,就連徐福的故居也依舊有部分保存了下來!”

  邴立來了精神,如數家珍的道,“隻不過自徐福出海未歸之後,徐家的其他族人害怕始皇帝遷怒,因此早已舉家向南搬遷,至于究竟遷去了何處便不得而知了,若吳太史真要查探徐福,可以先從徐福的故居查起,我再為吳太守整合出朐縣的相關傳聞,如此相輔相成定可事半功倍。”

  “那就多謝邴縣令了。”

  吳良拱手謝道,卻又漫不經心的多問了一句,“我最近聽到了一個傳聞,說是徐福出海之後并未身亡,而是在大漢建立之後,又偷偷建船折返了回來,不知邴縣令可曾聽過這個傳聞?”

  “折返了回來?”

  邴立面露驚疑之色,“從未聽過,邴某雖是近幾年才做了縣令,但自幼便在朐縣生活,朐縣境内若是有此傳聞斷然不應該沒有聽過,而且以邴某對朐縣的了解,除了秦末漢初時,田橫曾在郁洲山上居住之外,便從未有人隐居于此……不知吳太史這傳聞究竟自何處聽來?”

  “隻是坊間的傳聞罷了,我也無法溯源。”

  吳良笑道。

  “原來如此。”

  邴立點了點頭,亦是不再多問,轉而說道,“回去之後邴某便即可着手為吳太史整合朐縣的相關傳聞,此事亦會多加留意,吳太史若是還有其他的要求,又或是有什麼話需要邴某代為傳達,亦可一并說來,邴某雖不才,卻也能夠與那夥黃巾賊說上一些話。”

  “該說的我已經與他們說過了。”

  吳良微微颔首,“對了,那夥黃巾賊的首領究竟是什麼身份?”

  “此人姓金命衛,也是朐縣人,此前在城内曾代表鄉民與吳太史說過話的老者便是他的父親金漁。”

  邴立答道,“金家原本家境不錯,金漁乃是朐縣推選的三老,家中有地有牛在朐縣略有些名望,後來‘太平道’席卷天下,不久甲子年黃巾之亂爆發,黃巾賊迅速集結攻打各處府衙,當時的朐縣縣令與僅有的幾戶士族見勢不妙,早早便攜帶家眷逃了,以至于朐縣無人管轄,雞鳴狗盜之事愈演愈烈,于是朐縣鄉民共同推舉金漁暫代縣令一職自發維護縣内治安,情況漸漸有了好轉,可惜好景不長,徐州的黃巾賊逐漸發展到了此處,縣内有一些人成了‘太平道’的信徒,打算要将黃巾賊引入縣内。”

  “那時的黃巾賊中魚龍混雜,尤其朐縣這種偏遠縣城,多是一些居心叵測之人借傳道之名行魚肉百姓之事,附近的幾處縣城已經出了傳不少慘劇,因此當朐縣傳出黃巾賊要前來‘傳道’的消息之後,鄉民們已是人人自危,紛紛前來請金漁想個辦法,避免朐縣遭受賊人洗劫。”

  “金漁心知黃巾賊已聲勢浩大不可阻擋,于是做了一個如今看來依舊極為明智的決定。”

  “他即刻命兒子金衛前去求見東海郡的‘太平道渠帥’趙賢,表明朐縣全縣百姓自願歸附之意,趙賢大喜,當場将金衛封做了朐縣首領,命他統領朐縣的傳道事宜……正是這個決定,使得外面的黃巾賊失去了攻入朐縣的理由,朐縣百姓并未受到太大影響。”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