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吃了一驚。關羽已經逃亡了十多年?
仔細一想,好像也沒錯。關羽投奔劉備是在黃巾起義之前,而黃巾起義已經過去了十一年。
他随即意識到另外一個問題:徐晃居然記得十多年前的殺人逃亡案?
“你在郡中為吏幾年?”
“五年有餘。”
“那你還記得十多年前的命案?”
“臣讀過郡中所有的爰書(判決書)。”
劉協不由自主地轉頭看了徐晃一眼。“所有?”
“所有。”徐晃神色淡然地點點頭。“河東情況複雜,不少人犯案後會藏匿起來,過一段時間再出來犯事。了解之前的案子,有可能抓住再犯的逃犯。”
“你說的河東情況複雜是指什麼?地形複雜,還是民情複雜?”
“都有。”徐晃淡淡地說了一句就閉上了嘴巴,完全沒有趁勢進言的興趣。
劉協越發好奇。
他想了解河東的形勢,徐晃在河東太守府為吏多年,熟悉情況,簡直是送上門的資料包。
更讓他好奇的事,明明有表現的機會,徐晃卻不願多說,也不知是性格使然,還是河東的情況過于複雜,不是幾句話就能解釋得清的,又或者覺得他這個皇帝也擺不平,不如不說。
“徐州牧劉備麾下有一大将,名為關羽,聽說是河東人。身高九尺,有一部美髯,世所罕見。”
徐晃點點頭。“那應該是他。”
“如果與他對陣,你有幾分勝算?”
徐晃轉頭看着劉協,眼中露出一絲訝異。劉協也看着他,面帶微笑。
四目相對的一瞬,徐晃心中微動,随即收回了目光,低頭沉思了片刻。“若是下場放對,比武較技,臣不是他的對手。”
“何以見得?”劉協有點意外。曆史記載中,徐晃可是和關羽正面硬剛過的。
“身大力不虧,臣力不如人。”
“不可力敵,能智取否?”
徐晃再次遲疑了片刻。“不可勝在我,可勝在敵。能否智取,要看他有沒有可乘之機。”
劉協哈哈一笑,沒有再說什麼。
他已經知道了徐晃與關羽的優劣高下。
論個人武藝,徐晃可能不如關羽。樊城之戰時能打成平手有偶然的成份,也有關羽受傷在先的因素。正常情況下,關羽勝算更大。
可是論作為名将的潛力,徐晃明顯更勝關羽一籌。
别的不說,僅這份謙虛、謹慎,就不是關羽能比的。
——
得知天子駕臨,段煨親自出城迎接。
賈诩也在迎接的隊伍中。站在段煨的身後,他靜靜地打量着緩緩而來的天子,眼中閃過一絲異色。
楊彪說得沒錯,眼前的天子雖然五官未變,氣質卻有了明顯的變化。
尤其是那雙眼睛,有着同齡人無法企及的深沉和滄桑,他身邊幾個而立、不惑之年的侍中、侍郎與之相比,都顯得不夠沉穩,更别說剛剛弱冠的楊修。
或許大漢真是天命未盡,以至于天降異象,垂示世人。
正如董卓誤打誤撞,做了一件孝靈皇帝想做卻沒做成的事,很難說不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