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調派将領
大家并不期望比秦桧的親兵們多,當初備戰時,他們做什麼,秦桧的親兵們就跟着做什麼,大家一同修橋、攔壩,最後的作戰也沒少了誰。
他們之前擔憂的是自己等人的賞賜會比秦桧的親兵差。
但如今事實證明,秦桧的陰謀詭計已經被朝廷和陛下識破了,最終還是正義得到了伸張。
宣布完這些,最後就是對于邊軍人的處置。
這些人在東北邊關連戰連敗,将防線完全丢失,把與異族的戰場從朝廷的最北疆一路打到朝廷腹地,甚至嚴格意義上來說,左威衛都隻能算是上來幫他們收拾首尾的。
下面的普通士卒非常緊張,一衆邊将們則更加緊張。
如今虜賊大軍還在大乾境内,朝廷還用得着他們邊軍作戰,大概會對下面的士卒們進行安撫。
但他們這些将領就不一樣了,作戰不利很多時候都是将領的過錯,朝廷可以随時換人。
雖說臨陣換将乃兵家大忌,但他們之中的許多将領本來就不是“原裝貨”。
當初在邊關突圍時,有的将領自己跑出來了,但麾下兵馬卻沒跑出來;有的卻是隻有兵馬跑出來,人卻沒在裡面了。
後來在延平鎮裡,吳三桂這個總兵又對這兩部分人進行了再分配。
這些沒相處多久的士卒和将領們之間本來就是臨時換上來的,自然也不存在什麼臨陣換将一說。
而且士卒和将領雙方相處的時間不長,雙方之間沒什麼感情,沒什麼默契,也沒什麼共同的利益,下面那些大頭兵們更不可能為了他們這些将領去對抗朝廷的決定。
所以現在才是邊将的最忐忑的時候。
宣旨的紅衣欽差面無表情,說邊軍們連戰連敗,以至于邊關已至失無可失之境,冀州生民塗炭……
聽得諸多邊将們心都涼了一半。
不過臨到最後,诏書上的内容似又有了轉折。
說他們雖有大過,但多年為國家戍邊,忠勇可嘉,特予他們繼續作戰、戴罪立功的機會。
此外,還有這次的内黃之戰勝勢喜人、提振士氣,邊軍們在其中的功勞不小,诏書上也酌情對他們做了一些嘉獎,這讓大家都非常開心。
賞賜的内容自然不能和左威衛那邊比,但其中表現出來的意思卻讓大家非常開心。
除了這些之外,诏書還對邊将們進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調整,這也是其他兩軍所沒有的。
雖然名義上是對他們的封賞,但其中也有對個别人的免職,貶黜……
落得這個結果的人面上寫滿了不甘,但在大勢下也翻不起什麼浪花來,隻得乖乖接受。
此外就是一些雜項了,對後勤的民夫都有賞賜,對這邊将士們的言辭鼓勵,激勵他們繼續英勇奮戰,剿滅虜賊等等。
宣讀完诏書,便到了發放獎勵的環節。
其實早在欽差進城之前,外面的兵将們就發現了他們的行蹤。
畢竟這長長一隊的酒肉糧食可是用馬車拉過來的,這麼大的動靜可瞞不住人。
得知了動靜的士卒們早就圍在外面旁觀了,但沒有上面的意思,大家誰都不敢妄動,隻是在外面看着,眼中流露着向往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