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從農家子開始的古代生活

第 160章 荏苒

  顧二去了盛家學塾,每日跟着長柏讀書,和長楓還有那位齊小公爺成了同窗。

  徐章則輾轉在兵部和殿前司之間,日子過得甚是悠閑。

  自那次狠狠揍了徐章一頓之後,洪氏對徐章的态度也有了轉變。

  平日裡說話也變得柔聲細語,火爆的脾氣好似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搞得徐章很不習慣,還一度以為自家老娘是不是吃錯什麼藥了,某次抓着機會,當着老娘的面問了問,然後被洪氏一個瞪眼吓得落荒而逃。

  自上次去壽安堂拜訪老太太之後,老太太便提議洪氏讓明月和台哥兒去盛家學塾裡頭讀書,聽莊學究講課。

  畢竟莊學究的年紀大了,等再過幾年,也就無力再教導弟子。

  如今盛家三個姐妹都在學塾裡頭讀書,明月過去了,和她們正好有個伴兒,也不會覺得無趣,而台哥兒和榕哥兒的年歲相當,兩人湊在一塊也能做個伴。

  徐章可就是莊學究手把手教導出來的,對于自家兒女能夠去盛家學塾聽莊學究講課,洪氏阻喜聞樂見,打心底裡高興。

  ······

  值得一說的是,久病在床的蔡大相公,終于還是在嘉佑十一年的十一月與世長辭,帶着遺憾離開了人世。

  生命走到了最後一刻蔡大相公,還是沒能親眼看到嘉佑帝履行當初和他的約定,自宗室子中選拔德行兼備的優秀子弟冊立為儲君。

  蔡大相公的離世,在朝堂之上也掀起了一陣不小的風波,嘉佑帝對于蔡大相公是又愛又怕,如今蔡大相公轟然離世,嘉佑帝也傷心了許久。

  下旨追封蔡大相公為中書令,太子太保,命禮部商議谥号。

  而原本作為副相的韓大相公,則順理成章了替了蔡大相公的位置,成了宰執,領了中書門下平章政事的差事。

  同時空出來的副相之位,也成了香饽饽!

  六部的尚書、翰林院、禦史台、五寺的長官,哪個不想更進一步,直入中樞,掌管朝政大權。

  副相雖然在品階上不如宰執,可在實際的權勢上卻并不遜色多少。

  是以朝中一衆要員,為那個位置都快争破了頭。

  最後嘉佑帝大手一揮,竟提拔了翰林院的掌院學士錢灏為參政知事,入了政事堂,任副相之位。

  

  翰林院素來清貴,朝中大員超過半數都是出自翰林院,如今翰林院的掌院學士當了參政知事,成了副相,那些争的頭破皿流的各部長官也紛紛偃旗息鼓。

  倒是許貞和言瞻、王安他們,也因着頂頭上司的升遷,得到了一定的擢升。

  許貞借機直接謀了個外放,去了宿州做同知,也算是遠離朝堂紛争,抽身于外了。

  而和他們同年的言瞻和王安,言瞻出身寒門,不敢摻和進皇儲之争,便也謀了個外放,去了更遠的台州。

  王安本也想和許貞言瞻一樣謀個外放的差事的,可奈何王安出身大族,對于王安何去何從,王氏族内卻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王氏雖是世家大族,樹大根深,實力雄厚,但也隻限于齊魯之地,若是出了齊魯,那就不一樣了。

  王氏一族中有不少入仕為官的,但現如今還在東京的卻隻有王安和他的一位族叔。

  如今王安考了狀元,在翰林院裡頭也頗受賞識,自然要幫家族出力。

  而且王安的那位族叔,也不過隻是在鴻胪寺裡頭做個正五品的少卿,若論官階的話,隻和徐章相當,不過手中卻握有實權,說話還是挺有分量的。

  而且鴻胪寺少卿和徐章的兵部員外郎可完全不同,差距就像是殿試的一甲和尋常二甲之間的區别。

  不,員外郎連二甲也算不上,頂天了算個三甲,就是個閑差。

  最後王安還是太常寺裡頭謀了個寺丞的缺,管着祭祀之類的差事。

  如今錢大學士做了副相,翰林院之中那些和錢大學士關系不錯的官員也紛紛得了提拔。

  不論是想要繼續呆在翰林院的,還是去其他的各部衙門的,直接全部擢升提拔自然不可能,但放到某些官階不高,但作用卻極大的位置還是可以的。

  日後再另行提拔擢升,也不是什麼事兒。

  還沒到三年一度的吏部考核,因着此事,朝廷各司各衙卻都經曆了一次不小的人員變動。

  時間越往後推移,朝堂的局勢也越來越微妙。

  入冬的時候,官家不甚得了一場小病,這下可把滿朝文武都給吓了一大跳,生怕官家就這麼一病不起,撒手而去。

  官家的年紀越來越大,精力也不如從前了,可儲君之位卻依舊空懸,朝堂之中,文武百官們的心思也逐愈發浮動。

  如果說之前倒向兖王和邕王二人的還都是些品階不高的小官。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