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從農家子開始的古代生活

第 166章 打聽

  徐章說道:“若說步軍無法戰勝騎軍,那倒也未必!”

  “步軍還能戰勝騎軍?”嘉佑帝道:“若是在南方不利于騎軍縱橫沖鋒的山川地帶,或許還有可能,可在北境······”

  嘉佑帝苦笑着搖頭。

  徐章卻道:“世事無絕對,陛下且聽微臣慢慢道來!”

  步兵真的沒法戰勝騎兵嗎?

  其實不然。

  光是宋朝,就有過無數起步軍戰勝騎兵的例子,不過每一次分明在開始交鋒的時候,占據優勢的是大宋的軍隊,可每次戰役打到最後,敗的往往也都是宋軍。

  一方面和宋軍的統帥指揮有關,另一方面,也和宋軍的素質和紀律薄弱有關。

  不說别的,就說鼎鼎有名的嶽家軍,面對的可是馳騁北方,橫掃天下,從未遇到過敵手的金國鐵浮屠,騎兵之中的重甲鐵騎,那可是沖鋒起來真正堪比鋼鐵洪流的大殺器。

  繞是如此悍勇無敵,堪稱恐怖的金國鐵浮屠,遇上以背嵬為号的嶽家軍之後,卻也是連戰連敗,隻能飲恨。

  徐章給嘉佑帝分析了整整一個時辰,從步騎兩軍的優劣逐步講解,層層剖析,

  說的是口幹舌燥,直把随侍在側的榮妃都說的心煩了,徐章才堪堪作罷。

  嘉佑帝卻并沒有立馬給出答複,而是說要考慮一二,嘉佑帝素來謹慎,徐章也沒有想他立馬就答應。

  而且編練新軍不同于以前的小打小鬧,若是當真想要收複失地的話,勢必要練出一支真正的強軍。

  可想要練出一支真正的強軍,至少也要三年的時間,而且練兵所耗,是尋常禁軍的數倍。

  嘉佑帝若是當真想要重練新軍的話,非得狠狠痛下一番決心不可。

  若是時間再往前倒推十年,說不定嘉佑帝連考慮都不用考慮,直接就拍闆決定了。

  可現在。

  英雄遲暮,王者老矣。

  嘉佑帝已經過了知天命的年紀,距離花甲也不遠了。

  自古帝王,能夠長壽的本就鳳毛麟角。

  而且現在儲位空懸,朝中人心浮動,滿朝文武心思不定。

  若是值此之際忽然宣布要重練新軍,籌措北伐。

  隻怕最先反對的,就是現如今朝堂之上的衮衮諸公。

  有句俗話說得好,攘外必先安内。

  

  這話在外族入侵之時并不适用,可在當下這個目前區域安穩和平的老舊封建社會當中,還是頗為适用的。

  如今北方的契丹,西北的膝下,西面的吐蕃,西南的大理,皆和大宋交好,邊境之上雖然偶有摩擦,但那都是些無足輕重的小事。

  諸國之間大體還是沒什麼大動向的。

  各處邊境已經承平了十數年之久,十數年未起戰端,諸國之間和平發展,若是有哪一方貿然挑起站端的話,立即就會打破現如今諸國相安無事,和諧共處的平穩局面。

  說不定到時候挑事者便會被周邊諸國群起而攻之。

  嘉佑帝的考量,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而且北伐收複燕雲失地這等軍國大事,自然要和朝中文武大臣們商量過之後,才能做出決定。

  不過重練新軍之事,嘉佑帝倒是頗為意動。

  自從太祖皇帝之後,軍中冗沉之風越演越烈,禁軍的戰力也是每況愈下,太祖時期橫掃天下的強橫禁軍早已成為過往。

  嘉佑帝是個有想法的皇帝,隻怕心中老早就有過打算了。

  否則的話,慶曆年間,又如何會全力支持範文正公推行新政,力行改革。

  出了皇宮,徐章沒有回家,先是打發王破敵去打探顧二的性子,找到之後,立馬請顧二去家裡等着,有要事相商,至于徐章自己則立馬去了殿前司。

  顧二的事情絕非偶然,殿前司負責皇宮的戍衛工作,王破敵的分量不夠,徐章必須得親自去殿前司,才能打探出蛛絲馬迹來。

  徐章也懶得自己一個個去問,直接就去找了榮喜,拉着他去了樊樓,點了滿滿一大桌子的酒菜,先是寒暄了半晌。

  又說今日在禦前,多虧了榮妃仗義執言,在官家面前替自己說話,連連給榮喜敬酒。

  直到兩人都喝的有的暈乎乎的了,徐章先是抱怨自己很是惶恐,老是被官家召入宮中,怕惹人眼紅。

  然後才東繞西繞兜了一大圈子,繞到了他們這些勳爵人家每年如今進宮觐見陛下之事。

  又扯到了自己的出身,把自家和勇毅侯府那樁子陳年往事兒和榮喜兜了底,然後才和榮喜打聽起新年時那些勳爵之家入宮朝見官家的事情。

  果不其然,徐章問到了一件頗有些奇怪的事情。

  尋常武勳人家,每年都隻是在宮裡賞下節禮的時候入宮叩謝官家和皇後的聖恩。

  可今年甯遠侯府那個病秧子大公子,就在半月之前,竟一反常态,遞了帖子進宮,想要求見官家。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