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878章 融彙變通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潇騰 2886 2023-04-12 00:58

  眼看着争論又起,主持此事的陸秀夫不免憂心重重。他清楚大宋皇子行冠禮其實始于真宗時期,但并非是所有皇子都有這個福氣;徽宗是冠禮複蘇的主要時期,皇子基本都行冠禮。可南渡之後,皇子冠禮再度廢弛,僅在理宗朝對皇子行冠禮,所以皇家是否行冠禮主要取決于皇帝的意願,而非受禮法所制。

  如此問題就來了,小皇帝主動提出要行冠禮,一者是其要遵從禮制,以免落人于柄,留污名于青史。但這麼多年來,小皇帝行事又何曾謹遵過禮法,祖宗留下的那點兒東西都跟破抹布似的,用得着就抖摟出來,沒有用了便棄置一旁。且其最不喜繁瑣的禮儀之事,能省事就省事了。

  若是這麼一來事情就更麻煩了,那麼小皇帝要求行冠禮就是故意搗亂,也就是為了第二個緣由——其不想大婚。陸秀夫知道小皇帝曾言‘鞑虜不除,不謀家事’,這其中亦就包括大婚之事。且他知道其對此次立後之事并不滿意,若非太後一味堅持,其又孝順,隻怕早就翻臉了。

  這麼多年來,大家都知小皇帝行事,若遭到衆人反對時,卻又無力反抗時,就會故意搞事,弄得大家左右失策,最後還得按照他的想法去做。當下其要行冠禮估計就想到其中會有争執,且古制是二十而冠,那麼他就又有理由拒絕行冠禮,而推遲大婚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他也就成功脫身了。

  陸秀夫越想越是這麼回事兒,而問題是太後這次也是鐵了心的要陛下大婚,其原因自不必多言,且已不讓其親政相脅,逼其就範。可前時應節嚴和劉黻奉太後之命前往集甯寺,亦想以此為由說服小皇帝,卻不僅未能吓唬住其,反而被其一番棄國而走的言論吓了一跳,好生安撫,又以大義相勸才打消其這個念頭兒,算是勉強應了。

  當小皇帝回宮後,也是表現的極為恭順,依照太後及大家的要求立吳氏為後,并安排了妃位。接着又開始變賣内藏庫的物品籌措資金,以備婚事之用,還主動過問婚禮籌備之事。大家都為其已經轉了性子而高興的時候,陛下突然抓住了婚禮安排上的漏洞,發起了反擊,而這個理由卻足以能說服太後,其也不能違禮行事啊!

  陸秀夫想清楚其中因果,不禁長歎一聲,這太後與小皇帝娘兒倆較勁,卻殃及了群臣,讓他們是左右為難,上下不得。不過憑心而論,他還是希望小皇帝盡快親政,當然這不止是因為其以自己為首相多年未動其位而心生感激,同時也是為國着想。

  回望自小皇帝于先帝陵前繼位之時,行朝屢戰屢敗,不得不避于海上。而陳宜中的出走更是再度削弱了行朝的實力,彼時張世傑以樞密使身份總領軍政,衆文臣或是依附,或是敢怒不敢言,說朝廷命懸一線并不為過。其這時力挽狂瀾,大廈将傾之時,連敗蒙元大軍,才獲得了喘息之機。

  

  接着行朝瓊州,小皇帝憑借自己的才智和魄力,不僅成功收回了權力,還解決了行朝中的諸多積弊,率領軍民渡過了最為艱難的時期。其文治武功,不僅陸秀夫不得不歎服,滿朝文武又有幾人不敬服,可以說小皇帝的智謀和能力不輸太祖,比之前朝曆任皇帝強之數倍。

  而當前小皇帝離朝‘休養’,太後臨朝聽政,朝中上下雖也運行平穩,并未出現什麼亂子。但是陸秀夫明白,這不是太後有治國之才,恰恰是小皇帝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且其并未遠離京師,仍暗中左右着朝政,使宵小不敢亂動。

  可要是因為大婚之事,使得小皇帝遲遲不能還朝親政,陸秀夫不敢想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效忠陛下的軍隊會不會因此發動‘兵谏’,清君側、擁小皇帝親政。想得明白後,他覺得無論是為民為國,自己這個首相此刻都要站出來,即便觸怒小皇帝也要促成此事,其這個婚是結也得結,不結也得結!

  于是在集議上,陸秀夫說話了。他稱舊制不可守,禮法也要應時而變。當年司馬光正是順應了時變修訂了《儀禮·士冠禮》,對程序加以簡化和變通,使之易于為上至君王朝臣、下至平民百姓掌握,從而能夠推行天下。而朱熹所著的《朱子家禮》,不過沿用了司馬光《書儀》的主要儀節,隻是将冠年規定為男子年十五至二十,并從學識方面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而已,此外并無創新。

  因此陸秀夫以為皇帝的冠禮應參照司馬光的《儀禮·士冠禮》行之,且陛下乃是不世奇才,今又逢亂世,不必過分拘泥與舊制,而應順應時事,盡快讓小皇帝親政,總領軍政才是正理。其意思反正也就是說特事特辦,國民乃是一切之本,國亡民散,什麼禮節都是無用,眼下就是‘非禮’也要讓其盡快親政。

  大家聽了覺得陸秀夫的話不無道理,當下什麼事情最重要?恢複中原,驅逐鞑虜才是重點,而為達成目标禮法也要為此事讓路。而當年司馬光重新修撰禮儀,也正是痛感于當時佛教盛行,對儒文化産生了強烈沖擊,這次主張要在全社會複興冠、婚、喪、祭等禮儀,以此弘揚儒家文化傳統。他們為何就不能仿其行之呢?

  大家統一了思想,事情就好辦了,很快一份有關冠禮的實施細則就出台了。然後呈給太後禦準,請了懿旨,便由太史局選好吉日,太常寺參考舊禮,官吏置辦冠禮需要的相關儀物,在文德殿為皇帝舉行冠禮。當然冠禮之前,要請皇帝奏告天地、宗廟,又遣使分别祭告社稷、諸陵、宮觀等。

  對于這份簡化版的冠禮,趙昺還是基本滿意的,不僅花錢少、程序簡單,且自己也少了許多麻煩。冠禮當天,文武百官按上朝次序站立,禮直官、通事舍人、太常博士引掌冠、贊冠者就位。以太常卿掌冠,以閣門官贊冠。然後他依禮“三進”:一進折上巾,再加梁冠,三加旒冕,然後到東偏殿換上朝服就位便結束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