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亞!
對于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陌生的名詞!
許多人甚至聽都沒有聽過,這究竟是一個地方,還是一個人的名字呢!亦或是别的什麼意思呢?
其實,這是南唐國内所轄一個極小的市鎮的名字!
雖然直到現在都名聲不顯眼,一來這裡是比較偏遠的地方,在這個交通通訊不發達的時代,沒有發生過轟轟烈烈的大事,這裡知道的人極少,也就顯得很正常了。
當初這裡并不叫倪亞,而是在唐初便被命名為雄石鎮,因為所處的位置地形的原因,受到了當地官府的重視。因為在這個地方到處都是裸露的山體,山石并不堅固而且容易塑形而著稱。
這個時代的人對這種奇怪的山石,并沒有一個固定的稱謂,當然後世把這種山石稱之為喀斯特地貌。因為石頭不是特别的堅固,所以鄉民可以随意用來做各種各樣的造型,也可以不用花費很多的精力,便可以打磨或者開采出來。
也因為這種山體石材方便的原因,當地官府便在群山林立的地區修建了許多軍事。而且設立了有名的雄石寨,成為當時當地一個有名的關隘。
而這裡後來改為倪亞的名字,卻是因為在前朝末年的時候,朝廷的中丞将倪亞而得名。
當年貴溪縣常年匪患不斷,加上群山林立難以剿滅,朝廷便派遣中丞将倪亞到鷹潭坊駐守,并任命倪亞為鎮嵑使,設立了軍事關隘防控地方的匪患。
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倪亞将軍不負朝廷厚望,居然在短短的時間之内,便蕩平了貴溪縣附近的匪患。
當時因為大唐天朝将傾,皇朝真正到了末年的時候,不但皇帝已經無暇顧及京城外的麻煩,就是朝廷的軍事力量也被分割,其實對這距離京城邊遠的地區,實際的管轄權力已經無力。
當地的藩鎮饒州的軍閥不願意管,因為沒有半分的油水可言,看着這夥流民彙聚成的土匪,卻又不會翻起太大的風浪,便有些聽之任之的感覺。但是為了安撫當地的這些百姓,饒州藩鎮居然破例還是把情況傳到了朝廷去。
本來饒州地方藩鎮已經不聽朝廷管轄,把這件事情轉到朝廷來,其實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笑話,或者說讓自己好有更多,召集兵力擴大勢力的借口。當然一來也是想看看朝廷還有幾斤幾兩,二來也是想獲得一些額外的好處。
畢竟這個地方雖然看起來沒有什麼油水,但是因為就着鄱陽湖的兩個支流,信江和上清江廣大的山水流域,其實還是可以集聚不少由頭的。其實在山水結合的區域,哪個地方都可以說有着地利的優勢。
可是偏偏饒州的藩鎮軍閥估算錯誤,當年的大唐皇帝居然回光返照的靈光一現,還是在這件事情裡面看到了一絲朝廷的尊嚴。自然下面的官員便也有些附和皇帝,于是朝廷的決定和旨意拟定,便順其自然的橫空出世了。
那便是饒州地方藩鎮既然不願意出力剿匪,天高皇帝遠的朝廷也管不到這麼遠,卻正好給了當時朝廷一個借口來說。那便是既然你藩鎮傳送了文書來京城,皇帝如果不派人剿匪說不過去。
考慮實際情況是,如果從周圍的州府派人過來的話,饒州一定會找更多的借口。如果從朝廷派大軍更是個笑話,一來如今的朝廷已經沒有這個實力,二來也不是什麼重大的軍事行動。不過臆想中興的皇帝還是找到了威武的借口,便順水推舟的派出人去剿匪行動。
對于當時文武官員滿朝的京城來說,能夠被派出地方州府外任的話,既是一種晉升的機遇,也是一種被流放的悲哀。可能當年朝廷派出倪亞到這裡來,便是因為各種原因綜合在一起。
有人揣測倪亞是皇帝身邊的紅人,是為了替皇帝出來炫耀文武。不過後來看到倪亞的所為,有人質疑非是大家猜想的結果。反而有人認為,倪亞可能是皇帝的親信,但是為了架空當時的皇帝,被朝中一夥别有用心的人排擠出來。或者在當時的情況之下,有人直接認為是倪亞自己的原因,是倪亞在朝中得罪了某位大佬。
反正不管當初情形如何,如今都已經成為了曆史。但是當時朝廷既然已經派出了人去,皇帝還是給倪亞将軍配備了一支幾千人的随軍隊伍。也為了讓倪亞安心替朝廷固守此地,給倪亞配備了精良的裝備來武裝。
想必當初倪亞率領着隊伍,一路浩浩蕩蕩的來到這裡,饒州地方的藩鎮看到倪亞的隊伍,一定也有着幾分眼紅。因為當時地方藩鎮雖然天高皇帝遠,朝廷實際上很難控制,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朝廷要裝備一下幾千人的隊伍,還是比地方武裝要強出許多的。
随後倪亞順利的蕩平了四處的匪患,皇帝和朝廷自然是正中下懷的高興,作為地方藩鎮的饒州,自然有些啞巴吃黃蓮的感受。皇帝預感到自己的機會來了,大筆一揮便為倪亞專門封了一個倪亞王,讓他享受倪亞這個地方的封地。
在那個稱王還不能随意的年代,這個封号對于一些将領來說,還是有極大殺傷力的。何況朝廷的用意很明顯,自此也沒有召回倪亞将軍,用意顯然便是遏制饒州的地方藩鎮。
其實這些都已經是過眼雲煙,但是因為倪亞将軍的受封,不但鷹潭坊自此天下有名,而且倪亞王居住的地方,從此也改名為倪亞了。
當然如今的倪亞王早已經不在,朝廷也早就滅亡了幾十年。就是倪亞王他的子孫,也已經随着戰亂和改朝換代去往四面八方,就是還有留在倪亞這裡的後裔,都已經記不起先祖的輝煌。
雄石寨依然存在信江和上清江之間,也還是貴溪縣著名的關隘。不過如今因為改朝換代的原因,這裡也已經不複當初的摸樣。但是因為如今在南唐國境内,屬于南方最大割據勢力南唐國的疆土,倒也有幾分悠閑的意味。
這裡身處南唐國疆土中間位置,雖然近年來南唐國經曆了幾次戰役,但是戰火沒有波及到這裡來。即使朝廷有征役之事,對于普通民衆來說,已經是極為難得的了。
平時難得有大的戰事,雄石寨當年修建的軍事幾經修繕,如今高高的屹立在兩座山之間。寨門下大大寬寬的寨門通道,如今成了當地百姓交易的一個地方。就是寨門上守關的将士,也已經習慣了這裡的平靜。
如今的倪亞還比較熱鬧,就在雄石寨下不到三百米的左側,靜靜的信江緩緩流過這裡。江面上也停留有五六艘小鬥艦,這也是南唐國駐鄱陽湖水軍的鬥艦,平時派遣在這邊常駐協助雄石寨的。
雄石寨因為這支駐軍和信江裡的水軍,在饒州更是大大的有名了起來。平時軍營就建在雄石寨右側的平地,雖然規模不是太大,但是和倪亞這個小鎮相相對望着。
淳樸的百姓似乎很接受身邊的軍營,平時雄石寨寨門延伸到倪亞的這一段幾百米的路段,居然慢慢成了當地百姓集市的路段。最多的便是信江裡捕撈上來的江魚,和周圍山野裡的野味。
本來挨近寨門的地方,作為地方的軍事,怎麼也不會允許百姓靠近。但是因為這雄石寨不少将士,都是這裡本地人居多。何況平時這裡又極為安逸太平,如今饒州的指揮使知道這邊的情形,也大多睜隻眼閉隻眼的不管。
當然,這裡軍寨的指揮之所以這麼大膽,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便是這個地方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保險所在。倒不是因為倪亞它當初的輝煌,而是因為這裡也是另外一個有名的所在。
天師道!
倪亞離着名聞天下的天師道不過十多公裡,雄石寨此去龍虎山可以說盡在咫尺之間。
天師道的大名,想必天下沒有幾人能夠忽視。
天師道便是後世所稱的正一道,它之所以有名和傳世,不僅僅是因為它所奉行的修行之道。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創立天師道的祖師,便是道家創始人之一的張道陵。
當年的天師張道陵著有《老子想爾注》,為後世的道教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在道教發展曆史上的功績,乃是自兩漢以來第一人不做他想。
而後因為他的家傳,其孫張魯大力改革了教派的發展。在三國初期曹操拜張魯為鎮南将軍之後,道教才逐漸的向北方傳播開來。而這個時候,張道陵的另外一個子孫張盛,做出了影響後世的一個舉動。
那便是把道教傳教的的發展方向轉移,從蜀中的青城山遷徙到了饒州的龍虎山,做出主要貢獻的張盛被曆來推崇。此後有人認為張盛是天師道南移始祖,是龍虎山天師道的始祖。
當初道家認為,天師道乃是道家道祖張道陵、張衡、張魯祖孫三代所立。因為最初的時候,在巴蜀蜀中一帶,原有巴人蠻族所信奉的原始教派,就是人們熟知的巫鬼薩滿教。隻不過這些人最後聚衆斂财、無惡不作,百姓雖然隐隐知道也無能為力。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遊曆天下而來的張天師,攜帶着《黃帝九鼎丹經》和一千餘弟子東來。眼見當時巫鬼教的所作所為,自然便發生了大規模的宗教沖突。
當年的沖突導緻什麼樣的結局不得而知,但是張天師在蜀中卻是站穩了腳跟。後來蜀中一帶流傳的神話,說張天師用太上老君傳授的劍印符箓大破鬼兵,乃至現在流行蜀中的神秘宗門地獄門,這種夾雜在一起的各種各樣的故事,都是以這次沖突為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