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位置是不是有點遠?”艦隊參謀長西蒙少将擔憂道,“現在彼此距離超過600公裡,雖勉強還在攻擊範圍内,但萬一有個閃失,隻怕……”
克蘭克點點頭,這也是他剛才顧慮重重的因素。換以前的克蘭克,面對如此不利的兵力對比,老早帶部隊逃之夭夭了,但現在他不能一走了之,因為他的燃油不多,沒法在海上堅持太久,如果非要回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去補充,對方完全可以在半路上等着他,到時候再打就不一定有先手優勢了。
經過這麼多次戰鬥,特别是跟着日本聯合艦隊出擊多次後,德國海軍的信心尤其是正面交戰的信心提高到不錯的地步,如果現在一跑,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自信又會遭受挫折,而且進入航母時代之後,交戰空間大大擴展了,萬一明天美國人先發現自己呢?那豈不是更危險?所以他認為目前這個風險必須冒,幹掉一艘是一艘,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目前相距600公裡,出擊後來回返航至少需3小時,艦隊此時可往前跑出去150公裡,等于可以讓返航飛機少飛150公裡,所以我認為距離是夠的,當然飛行員會很辛苦。”克蘭克補充道,“如果今天飛行員不辛苦,明天有可能我們全部去喂魚!”
“那就打吧。”西蒙攥緊了拳頭,“我相信他們!”
10:07分,就在兩艘航母緊鑼密鼓挂載油彈之時,第二個臨近扇區的補充偵查信息發回來了:敵艦編隊以23節的速度前進,航線145度,敵軍似已派出偵察機……
“你看,對手很狡猾,雖不知道我們的具體位置,但猜出了我軍方位,故意拉大距離,想為他的偵察機赢得時間!”克蘭克道,“這更加堅定了我馬上打一仗的決心!”
臨近扇區補充偵查是德國艦隊從聯合艦隊這裡學來的戰術套路,精髓是依仗本方偵察機強悍的速度和超常航程,動用臨近扇區偵察機強行再次偵查,持續保持與對方接觸,這樣可以不斷為本方攻擊機群指示方位,避免撲空。為實現這個套路,日本才不惜擠占寶貴的航母空間開發專屬偵察機,而美軍的思路是多用性,用sbd充當偵察機可保證本方攻擊力量不受削弱。
這兩個戰術思路各有千秋,不能絕對地說誰好誰壞:遠距離交手時,日本明顯占優;近距離交手時,美國因攻擊機多而明顯占優。這種思路與日本的其他戰術思路形成配套包括跨平台遠程作戰思路、航程超遠的艦載機(特别是零戰)都是為遠距離交手準備的;而美軍強調全甲闆攻擊的一波流,希望用數量來淹沒對手。到德國海軍這裡,既吸收了日本的遠程戰法,又把美軍的甲闆搭載特點學了來,再加上德國飛機性能不俗,居然成績也算顯著。
看到第二架偵察機出現在艦隊上空時,斯普魯恩斯臉色鐵青,他知道艦隊躲不開對方的持續跟蹤了,他敢打賭,即便戰鬥機們驅走這架偵察機,過一會德國人又會派新的飛機來盯住自己。他這個判斷非常正确,第三架也就是第二個臨近扇區的偵察機已準備在11點強行偵查,為本方編隊提供最後的攻擊引導。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t44艦隊偵察機不斷向北擴展偵查視野,4艘航母的飛機都已準備完畢,所有人都伸長脖子盼望得到德國艦隊的确切位置。而在他們等待的時候,伊勢号、薩伏伊号兩艘航母上的飛機已一架又一架騰空而起,盤旋整隊準備出發了。
為提高第一次攻擊效率,克蘭克要求所有ju-198攻擊機(流星改)挂載炸彈而不是挂相對笨重的魚雷,流星改作為俯沖魚雷兩用攻擊機,深受艦隊上下好評,在本方力量薄弱之際,更是充分發揮了多面手的價值。
經歐洲聯合設計局設計改進後的ju-198與日本原版的流星(流星改)存在較多區别,除發動機功率提升到2200匹馬力,機體結構大幅度加強,包括自封油箱、裝甲等一系列防禦措施外,最高航速将近570公裡/小時,最高升限超過1.15萬米。
升限提高帶來了航程擴大(高空阻力小省油),不但其航程超過2600公裡,還可攜帶800公斤炸彈,為最大化利用該載彈量,德*方在原有250、500公斤航空炸彈基礎上,專門開發設計了體型、重量更小的400公斤級航空炸彈(實際重量385公斤),這樣單架ju-198可攜帶2顆,相比he-218隻能帶一顆500公斤炸彈的局面優勢盡情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