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茨勒的估計還是樂觀了些,即便有第4航空隊協助,第2、第4兩個裝甲集團軍的補給一直持續到上午10點才全部完成。這次補給完全是史無前例的,整個戰場雲集了2600多輛坦克/坦克殲擊車,另外還有1400多輛各種型号的裝甲車,如果将這些兵力放在巴巴羅薩行動開始時衡量,差不多等于半個東線裝甲部隊的規模,現在居然被集中用于長不到300公裡,寬不過200公裡的主要突破方向,猬集起來的戰鬥力自然格外強大。
如果不是戰前就儲備了10個基數的油料再加随軍行動的上萬輛基于标準卡車規格建造的油罐車,光油料補給就能把後勤補給部門給逼瘋了,即便這樣,部分運力還需要依靠空軍才能完成保障,陸軍總參謀部總算是領教了推進速度大幅快于預定計劃的“威力”再早30年,這種推進速度夠一戰标準的部隊打幾個月的。
也正因為優勢如此突出,将近20萬人的兩個紅軍集團軍連一天都沒能撐住,在持續将近30個小時的作戰裡,紅軍減員總數(斃、傷、俘)超過18萬,而同期德軍損失還不到1萬(包括空軍部隊的損失),戰果對比之下格外令人興奮。
不過繼續進攻米丘林斯克與坦波夫左翼防線時,部隊感到敵軍的抵抗開始顯著增強,坦克與坦克殲擊車出現頻率越來越高,那些Su-85、Su-122殲擊車給隆隆推進的德國裝甲部隊造成了不小麻煩,與此同時,紅軍伊爾-2強擊機也冒死出動,不顧一切地攻擊平原上的裝甲目标,十幾輛包括虎式在内的坦克都遭到毒手,直到B-219迅速趕來擊落這些強擊機才算罷休。
随着紅軍抵抗能力的加大,德軍推進速度顯然慢了下來,傷亡也開始增加,下午4點鐘,設在斯摩棱斯克的戰役指揮部收到了一個不太理想的消息:空中偵查的結果顯示,敵中央方面軍部隊正在集結,估計包括2個步兵集團軍和1個坦克集團軍正準備投入戰場,但方向并不是當初戰役設想預計得那樣北上試圖打通與坦波夫之間的聯系,看起來更像是要西進。
“從這勢頭來判斷,他們要去打卡拉奇。”蔡茨勒皺着眉頭說道,“有點出人意料,不過問題應該不大。”
“卡拉奇?”霍夫曼楞了一下,“那兒是誰在防守?”
“霍特大将的B集團軍群,确切地說,是意大利第八集團軍。”
聽到意大利幾個字,霍夫曼的頭就開始痛起來了紅軍每次打不過當面德軍就拿意大利人或羅馬尼亞人出氣,雖然大半年來這些精簡過人員、優化過裝備的多國部隊一直戰績不錯,但俄國人對意大利或羅馬尼亞人始終享有心裡優勢,戰鬥力也能超水平發揮。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軸心盟軍之所以最近表現還可以,基本是因為戰區還有其他德國部隊擔任骨幹,獨立對陣紅軍時的表現需要打一個問号。
“那兒有我們的人麼?”
“有2個步兵師,沒有裝甲師,哦……有1個意大利裝甲師公羊師,據說戰鬥力還不錯,有将近200輛坦克,一半是4号,一半是3号,可能還有一個營三号突擊炮。”蔡茨勒知道元首在擔心什麼,“這裝備水平對意大利人來說已相當不錯了。第八集團軍整體反坦克火力也不差,前不久剛給過他們130多門50mm反坦克炮。”
雖然蔡茨勒的語氣很放松,但霍夫曼對曆史上因羅馬尼亞部隊率先崩潰而導緻保盧斯所部滅亡的事記憶猶新,他又招來莫德爾和約德爾,聽聽他們兩人對戰場變故的意見,本來還要招呼魏克斯元帥,但為将戰術迷惑進行到底,後者昨天已跑去奧廖爾一線坐鎮。
莫德爾看了半天地圖又認真思考了一番,最後說道:“意大利人的實力肯定比以前強,這毫無疑問!但卡拉奇的位置也很重要,不容有失。俄國人的思路和我們是一樣的進攻南北聯結處,我認為可以考慮提前進行戰役調整,萊因哈特上将的第4裝甲集團軍在合圍坦波夫南翼後向南轉進,去進攻敵中央方面軍側翼,南翼轉由北翼第2裝甲集團軍暫時接手,等魏克斯元帥的東方集團軍群到位後,再将坦波夫包圍圈交給該集團軍群負責。”
根據最初的戰役設想,一旦進入圍點打援狀态,三個裝甲集團軍是不負責坦波夫包圍圈的,那裡會由東方集團軍群負責圍困,裝甲集團軍的目标是立足于機動優勢力争殲滅紅軍援兵和機動力量,按現在莫德爾的調度,等于不考慮盡快解決坦波夫之敵而提前進入圍點打援狀态而且這個援還不是敵人送上們來,還需要第4裝甲集團軍至少向南推進120公裡主動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