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大群敵機在東海岸出現!高度9000米,速度500公裡/小時,數量不少于80架”
聽到北卡州威爾明頓方向雷達站發來的預警報告,坐鎮參聯會的斯帕茨額頭冷汗直冒、心跳不已。得益于上一次空襲紐約的成果,美利堅在東西海岸進行了大範圍國土防禦建設體系,總算是把沿海帶雷達站全部建設完成了,同時還配套建設了大批高射炮陣地,為更好地協調指揮,空軍還緊鑼密鼓地新建了一批區域戰術聯合指揮中心,美其名曰聯合空軍、陸軍、警察和志願防空力量多位一體,但真打起來誰也不知道管用不管用,因為在裡面坐鎮的大多是剛剛軍校畢業沒多久、初出茅廬的指揮官,嚴重缺乏經驗。
而且這些軍官很多人來頭、背景都不小,大都與各種各樣的勢力有千絲萬縷的關系雖然美國到現在為止沒有公布過整體傷亡和戰損,但不要低估精英人士的能力,他們隻要腦子還不傻,從美國不斷潰退的戰線情況、如雪片般發送國的陣亡通知書上就看出端倪來了,也知道空軍、海軍經常遭遇滅頂之災,他們當然不會白白讓自己的子弟去死,但逃避兵役和履行其他職責會給今後的人生道路留下污點,因此看上去風險不大、比較安全且相對晉升容易的國土防禦便成了這些官二代、政二代、商二代、富二代的理想選擇。既能鍍金、又能發展人脈關系、還不用傻乎乎沖到一線送死,這種事何樂而不為?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參聯會軍方高層雖然打仗不太得力,但安排、維護這種事情還是非常得力的,雙方形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官僚和議員們不太去追究參聯會将軍的責任,即便講到了也是輕描淡寫地說幾句,而後者則負責幫前者把關系網維護好,不能死的人堅決不能死,不能上的人堅決不上這才是美利堅精英階層的政治正确。
像小羅斯福将軍這種級别的人物陣亡完全是一種意外,而像約翰肯尼迪這樣背景的人物去戰場上轉了一圈僥幸又撿一條命的事迹,在精英圈裡完全是鳳毛麟角的舉動,即便分屬兩黨,政治立場截然不同,身為總統且自诩為平民代表的杜威對肯尼迪也很欣賞。
在參聯會看來,讨厭的媒體老是有人問美利堅那1000多萬國防力量、1400多億國防預算用到哪去了,這些東西就可以很好地答他們的問題光這批新修建的設施、培訓的人員和指揮體系,涉及人員就超過100多萬,而這個數字還遠遠沒到參聯會的心裡上限。
當初德國興建國土防禦體系用了70多萬人,美國國土面積差不多是德國的十幾倍,比整個西歐加起來還大,如果真按照德國标準建設至少要抽調1000萬兵力,這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因此美國本土防禦體系呈現“東西強、南北弱、中間空”的局面,東海岸防禦能力最強,西海岸差一些,北面與加拿大的邊境線以及南面與墨西哥的邊境線就更弱,至于廣袤的,至少占據50%國土面積的中部,除類似橡樹嶺這樣的軍事禁區還有點狀防禦體系外,基本就是不設防。
比起曆史來說,美國的防禦能力已強化了許多曆史上像紐約這樣的大城市除了長島附近有12個雷達站外,根本沒有全面預防空襲的手段,被逼無奈的紐約市政府一方面發動黑手黨監控港口和碼頭,一面動員40萬紐約市民緊盯空中,論防空水平和重慶基本處于一個層次後者有相對數量不少的地下防空掩體,紐約有相對較多的戰鬥機。
堀悌吉空襲紐約并未給紐約造成特别重大的影響,除自由女神像,其他破壞基本在36月内完成了修複,但美國心頭的震撼持續了很久,強化後的國土防禦至少牽制了美國100多萬軍事力量和200多億美元這比太平洋、大西洋兩支艦隊戰前鼎盛時期擁有的全部主力艦加起來的費用還要高昂得多。
斯帕茨剛剛調集了一些航空力量,準備明天清晨去進攻百慕大上的德軍,沒想到敵人居然不依不饒地繼續跟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