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後掠翼出現
矢野浩田看了前面三家公司的方案,也覺得自家公司的方案有點懸,不過在前面三家公司面前,川西公司在日本航空工業界隻能算是後起之秀,它的前身新明和最早成立于1918年,當時稱日本飛機制作所。1919年與川西機械制造公司合并,成為該公司的飛機分部。1928年11月飛機部**,成立了川西飛機公司。1945年公司飛機産量達到頂峰,年産飛機2862架,主要生産“97式”和“2式”水上飛機等,從業人員達7萬人。
三菱重工的飛機生産始于1920年,後來設計制造過多種軍用飛機,如“零式”戰鬥機等。不過三菱重工的主要業務還包括造船等,早在1870年,岩崎彌太郎開始了三菱的創業,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從事造船。1934年公司改名為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
川崎重工始建于1878年,是日本經營生産造船、汽車、航空等多種産品的綜合性公司,當時名為川崎造船廠。1907年開設了兵庫工廠,1918年在兵庫工廠設置了飛機科。1937年,飛機部門分離出來,成立了川崎航空機工業株式會社。川崎重工從1918年開始生産飛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研制生産過“八八式”偵察機、“飛燕”戰鬥機、“川崎研3”高速研究機等。
中島公司前身則是1931年由中島知久平創建的飛機研究所,同年在該研究所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島飛機公司,并先後建立了十個工廠和一個研究所。該公司生産了多種軍用飛機,如海軍特殊攻擊機“桔花”、“鐘鸠鳥”、“疾風”、“吞龍”等十幾種艦載攻擊機和戰鬥轟炸機,是當時日本最大的飛機公司。
愛知公司曾擊敗過三菱和中島這兩家日本最大的飛機制造公司,設計生産出性能優異的99艦爆,在艦載機設計方面擁有非常深厚的經驗。
立川公司于1924年以石川島造船所為中心出資設立石川島飛機制作所,為本公司前身。生産初等練習機“紅蜻蜓”。1936年在舊日本陸軍的影響下改名為立川飛機公司。由于是陸軍軍機專用制造廠的關系,擅長開發制作陸軍的教練機、偵察機等,1928年陸軍航空技術研究所也移往立川。擁有遠距離運輸機的技術。中島飛機公司的“隼(ki-43)”、“疾風(ki-84)”、“吞龍””等其他公司的飛機也有生産,其中“隼”有約半數是在立川制造的。
矢野浩田心裡明白,在這六家競标飛機制造公司當中,最沒有機會的就是他們,還有立川公司。因為這兩家公司都并不是以設計制造主力戰鬥機和轟炸機而存在的,他們生産的都是一些輔助型飛機。說白了,這次競标完全是就陪太子爺讀書,幾乎不可能有機會中标,但是像矢野浩田這樣的設計師,還是希望自己設計的方案能夠獲得采納,所以也費了不少功夫,搞出來一個後掠翼的設計方案。當然,他們膽子夠大,要知道在平直翼為主流的時代,後掠翼完全就是一個新玩意兒。
當矢野浩田把設計圖挂到牆壁上的時候,台下的人又是倒吸一口冷氣!這個川西公司更大膽更前衛,圖紙上戰鬥機俯視圖明白的顯示着川西公司的方案采用了與前三家公司方案完全不同的後掠機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