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旻自無法與王維細說李光弼的功績,他總不能說李光弼在太原之戰中,以一萬兵卒,對抗史思明、蔡希德的十萬大軍,殺敵七萬шщЩ..1a也不能說他,擅于以少勝多,以數萬兵卒,虎步商洛,将史朝義的十數萬大軍困在洛陽,動彈不得,也就神秘兮兮的笑道:“摩诘還不信我的眼光?”
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讓王維接不下話來了。
裴旻識人用人的本事,可謂天下無雙,這個人盡皆知。
但是身為裴旻的秘書,王維卻發現裴旻很多時候有神算的潛能。
這曆史上擅于識人用人的人并不少,可從來沒有若裴旻這般,很多時候他人都未見,隻聽名字就将對方的能耐了解的一清二楚。
要不是王維跟随裴旻多年,知道他是實打實的人類,都要懷疑他是不是神仙了。
李光弼是在王君毚信到以後的第三天,抵達了涼州姑臧。
李光弼久在朔方,那裡人口稀少,多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
哪裡比得上涼州這個唐王朝第三經濟文化中心地?
在裴旻的治理下,河西、隴右較之曆史上的河隴更加富庶。要知道史書上以“天下稱富庶者,無出隴右”來稱河隴之地,今日河西、隴右之富,可想而知。
邊塞詩人岑參曾作詩雲:彎彎月出挂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涼州七裡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現在的涼州,呈現的就是這種景象。
依照經濟比重,涼州姑臧的經濟水平已經超越了洛陽,隻是因為人數的原因。
人口稀少是大西北唯一的弱點,這個于身在中原的洛陽是沒得比的。
故而洛陽依然是唐王朝的第二經濟中心地。
不過因為開明的風氣,涼州姑臧裡的胡人是最多的,遠勝長安、洛陽。
但又與長安、洛陽大不相同,涼州姑臧裡的胡人大部分都穿着漢人的長衫,梳着跟漢人一樣的發鬓,有的手中還拿着厚重的書本,或者背着書簍,在李光弼看來是顯得有些不倫不類。
但往來的涼州百姓,卻見怪不怪了。
裴旻一直很重視涼州的文教,作為東西方文化交流中心的涼州,首府姑臧受到的文化沖擊最大。
之前因為地方長官不重視,導緻西北這一畝三分地西方文化以及西域各族文化橫行,大有喧賓奪主之勢。
裴旻設圖書館,獎勵教學,開辦公塾,鼓勵私塾,讓王昌齡、王之渙一行人主持各種詩文賦會,并且允許胡人入仕,這入仕的前提是精于華夏文化,懂得儒家經典。
經過數年的努力,河西的風氣大變,四處都可以聽到幼兒讀書之聲。
兼之有張旭、張九齡、王昌齡、王之渙、王翰、王維等等這一系列的詩人坐鎮,各種精美的詩篇層出不窮。
天下經典,七出河隴,半點不虛。
原本的文學荒漠,硬生生的變成了天下士林向往的地方。
涼州變化之大,不言而喻。
李光弼并不擅長這些,但見這些景象,心底也很有感觸。
他是一個契丹人,因為家世的原因也沒有受到什麼排斥,但是同樣依附唐王朝的族人,卻沒有他這個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