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她才不稀罕自己轉變呢,而且他也知道要改變自己,其實很難。
所以連她都放棄改變自己的努力了。
而凡事都有例外,吳敏沒想到不久之後她真的改變了,人生也開始走向轉折。
當然這是後話。
而徐雙這段時間又賺了不少錢,除了搞慈善,同公司的分成,還有交稅以外,她準備把自己的這份收入,到家鄉去搞投資,帶動家鄉的産業發展,為家鄉的脫貧緻富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徐雙知道,家鄉這些年雖然變化很大,鄉親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依然是屬于貧困地區,很多人都沒有摘掉貧困的帽子,和發達地區比起來,不管是各種交通設施,經濟基礎,還是經濟的發展程度,都相差甚遠,根本不在同一個級别。
不然怎麼能叫貧困地區呢?
家鄉還有很多的不足,而自己現在有了條件,反正都是想搞投資,到哪裡投資都是一樣。
而且家鄉的資源豐富,特别是竹子資源很豐富,如果辦個竹編廠,或者竹工藝廠什麼的,應該大有可為。
這是徐雙經過調研後發現的,他曾經到很多的旅遊區去旅遊,發現那些地區的竹編工藝都很暢銷。
而自己是明星,如果打上明星的标簽,說不定銷路更好,畢竟自己有大量的粉絲支持,他們就是自己的票倉啊。
主意打定,徐雙便打電話跟自己的父母,還有哥哥嫂子,商量着回家搞投資的事情。
但沒想到老媽首先反對,老媽劉彩娟想了半天說:“閨女呀,你回家搞投資本來是好事情,你想幫鄉親們脫貧緻富,本意其實是好的。
但是你想過沒有?每天生産那麼多東西,你銷路到哪兒嘞?沒有銷路,到時候你的資金用完了,投資成了一個半拉子工程,最後不但沒幫到鄉親們,還讓大家感覺很失望,你說怎麼辦呢?
不如一開始就别回來。
所以說你回來我不反對,關鍵你要弄一個特别可行的項目,這個項目銷路好,效益好,讓進廠的員工們保證能有很不錯的收入,而且不污染環境,不破壞家鄉整體的環境面貌,這樣才行呐。”
聽着老媽的一陣數落,徐雙覺得老媽說話雖然聲音有點兒大,語氣也不好,但确實說到了點子上。
自己一腔熱情,想為家鄉辦點事情,但卻沒有思前想後想的那麼周到。
有些事情不是自己想的那麼簡單,也不是光有熱情就夠了。投資辦企業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事情。
首先,企業項目要選好,必須要越辦越紅火,越辦越興旺,如果半途而廢,整出一個爛尾工程來,到時候害人害己,得不償失啊。
唉,看來事情很難辦,還需要會家鄉去徹底的看清楚,調研,調研,弄明白了再說。
而嫂子小敏知道後,卻非常的支持,小敏比劃給徐雙說:“老媽說的話雖然有一點道理,但辦一件事情,哪能想的那麼周到嘞?一般企業又敢百分百的能保證辦的越來越好嘞。
關鍵是邊幹邊學,汲取經驗,有困難勇敢面對,而且銷路要專門成立營銷團隊,把市場進行拓寬。
既然辦企業,人才是關鍵,現在什麼東西都過剩,你能指望辦什麼企業銷路好的不得了嘞。
市場是自己開拓的,是需要競争才能得到,隻要自己生産的産品具有競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