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局勢
“十月,白波賊酋郭太聚攏十萬白波賊侵入河東,十一月,羌人攻擾三輔。”賈诩的聲音依舊是那麼平淡:“今日關東傳來消息,東郡太守橋瑁月初詐冒三公移書,傳檄關東州郡,曆數相國罪惡,稱天子被危逼,企望義兵,以釋國難。”
賈诩口中的相國指的是董卓,董卓在十一月進位相國,位在三公之上,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今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張遼看着賈诩身後那張地圖,問道:“不知有多少州郡響應?聚攏了多少兵馬?”
“勃海太守袁紹、後将軍袁術、冀州牧韓馥、東郡太守橋瑁、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劉岱、河内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皆已響應,所聚兵力當超過十萬。”賈诩的聲音難得的帶上了幾分淡淡的嘲諷:“不過想必随後還有不少守牧刺史附從。”
超過十萬人……縱然張遼早有預料,但心中還是略有沉重,這些應該都是他将要面對的,縱然是散沙,那也是十萬人!
賈诩看着那張地形圖,微微有些失神,沉默了片刻,歎了口氣,似有感慨又似帶嘲諷的道:“涼州人素來為關東世家排斥,前有三明,平定羌亂,功勳卓著,入了朝堂,也不得不依附宦官,今董公起用黨人,重用名士,拉攏世家,也不過落個如此結局,不過都是權力之争罷了。”
張遼聽了也不由沉默,涼州的問題他知道不少,自中平元年黃巾之亂後,又爆發了涼州之亂,起先還是羌人作亂,但随後反倒是涼州的漢人大量參與其中,并起到主導作用,王國、閻忠、馬騰、韓遂一個個登上叛亂的舞台,不但占據了涼州,更隔斷了大漢與西域的通道,可謂為禍甚烈。
究其原因,還是東漢邊軍薄弱,對涼州掌控無力,對羌政策偏差,以至于涼州近百年來成為東漢的心腹大患,朝廷甚至幾度有過“棄涼州”之議,而涼州人也成為天生的二等公民,凡涼州籍貫的人戶籍是不允許内遷的,東漢百年以來也隻有“涼州三明”之一的張奂得以戶籍内遷,這還是他在永康元年指揮軍隊逼退了鮮卑、匈奴、烏桓與羌族的聯合侵擾,才求得了這一特賜,改為“弘農張奂”,其他諸如段颎,即便擊滅東羌,平定西羌,封縣侯,食邑萬戶,位至三公,在關東士人眼中依舊是低人一等,所以段颎才不得不巴結宦官王甫作為進身之計。
關西出将,關東出相,這是兩個利益集團的争鬥,關東士族在朝堂上占據絕對優勢,為了牢牢掌控權柄,極力打壓關中與涼州,難怪涼州人心生怨恨,屢屢叛亂。
如今涼州出身的董卓執掌朝政,大力拉攏關東士人,無論是中樞還是地方,都大量任用黨人名士,比之桓帝靈帝當政時反要好很多,甚至廢立天子也符合關東士族的利益,但仍是無用功,關東士人對涼州人的排斥已經到了骨子裡,無論董卓怎麼賣好,他們恐怕都無法接受一個涼州莽夫壓在頭頂執掌朝政,這對自诩精通治國之道的他們而言無疑是個笑話。
所以,董卓親自任命的關東州郡太守和刺史紛紛起兵,歸根結底,也就是賈诩那句話,一切不過都是權力之争罷了。不過如今的董卓縱容手下羌胡兵在雒陽城中大肆搶掠,仿佛暴發戶一般,缺乏那種成就大事的襟懷氣度,難怪關東士人小瞧于他。
張遼看着沉默的賈诩,問道:“以師父之見,董公該如何應對關東諸侯?”
賈诩皺起眉頭,手指劃着地圖:“關東起兵,以地域而論,當分三路,北路當是袁紹、王匡,隻要駐兵河内,就能威脅雒陽孟津與小平津兩道關口。”
說到這裡,賈诩看了看張遼:“河内太守王匡與你同屬大将軍舊部,如今要隔河而戰,文遠可不要顧念昔日之情。”
“王匡!”張遼揚了揚眉:“袁紹的跟屁蟲,鼻孔朝天,眼睛隻看名士,哪會正眼看我這出身卑微的小子。”
賈诩笑了笑,又道:“關東守牧的東路軍勢力最強,有張邈、張超、劉岱、橋瑁、袁遺、鮑信六股勢力,兵力當不下于七萬。”
“曹操不在其中?”張遼這才發現,剛才賈诩提到各路諸侯兵馬時也沒有提過曹操。
“曹孟德?”賈诩沉吟了下:“此人宦官之後,名望比之諸守牧略有不如,董公也未曾有過委任,若是也起兵的話,當在陳留太守張邈麾下。”
看來曹大現在混得也不怎樣,張遼不由暗自失笑,卻聽賈诩又道:“除了北路與東路,還有南路,當是孔伷與袁術。”
賈诩徘徊了兩步:“此三路軍,若是北路袁紹、王匡兵進孟津、小平津,東路張邈等人進兵成臯,控制軒轅、太谷,袁術由南陽經丹、析,入武關偷襲關中,形成四面圍困之勢,則我等休矣。”
随即賈诩又微帶嘲諷的搖頭:“不過關東守牧此番起兵,非為義舉,實是各懷私心,縱然其中有一二有識之士,怕也難以統合諸軍,不過是一盤散沙而已。我等隻要據關謹守,分而破之便可。”
張遼不由對賈诩更加佩服,他知道結果,但賈诩卻能分析出結果,這種思維和洞察能力絕非尋常人能比的。
“那董公會不會遷都?”張遼試着問了句,他想知道,董卓遷都與關東諸侯起兵到底有多大的必然關系。
“遷都?長安?”賈诩面色微變,看了張遼一眼,默然片刻,緩緩道:“董公如今最大的威脅不是關東守牧,而是河東與涼州。”
“白波與羌亂?”張遼若有所思。
“不錯。”賈诩道:“董公的嫡系主力全在河東,但卻敗于白波賊,一旦十萬白波賊占據河東,則可輕易進入關中和雒陽,掌控函谷關,以雒陽的兵力,實難抵擋,到時大禍臨頭,萬事皆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