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女頻 策行三國

第1273章 輿論攻勢(殇今恫古打賞加更)

策行三國 莊不周 2411 2024-01-31 01:12

  随着新年的逼近,兖州各郡縣都熱鬧起來,陳留也不例外。地處交通要道,身為商賈重鎮,陳留不僅是各種貨物的集散地,也是消息的交流中心,各種各樣的消息從四面八方傳來,融彙在一起,又搭着商旅的車馬和腳步傳向四方。

  兖州今年遭了大疫,不過陳留逃過一難。疫情主要在兖州東部的山陽、東平,傳到西部的陳留時已經弱了不少。張超又有經驗,及時防治,并主動與豫州聯動,将疫情的影響控制到最低,所以人口不僅沒有大幅度減少,反而因為難民的到來增加了一些。

  盡管如此,張超還是生怕出事,影響新年氣氛,抓緊時間巡視各鄉裡,看看有沒有貧困不能自贍的百姓。與豫州相領的好處是方便得到各種物資,缺點也很明顯,如果百姓活不下去,他們會選擇去豫州定居。如果不想人口流失嚴重,張超不得不做好撫恤工作,以免出現流民。

  雖然每家每戶隻是象征性的說幾句話,了解一下情況,連續走了一天,張超還是覺得有點累。給一戶新來的難民送完錢糧酒肉後,走出裡門,他歎了一口氣。

  “與骐骥為伍,不用揚鞭自奮蹄啊。”

  一旁的掾吏們相視而笑,笑得有些苦澀。他們的心情和張超一樣郁悶。有孫策這個榜樣在側,張超不敢大意。張超不敢大意,他們就要跟着受累,不僅要跟着張超入戶查訪,混水摸魚的機會也少了。錢糧物資都是有定數的,分給百姓的多了,他們的油水就少了。

  兩個讀書人遠遠地走來,一邊走一邊罵,聲音還不小,情緒也有些激動,直到近前,才看到太守的車馬,互相看了一眼,立刻閉上嘴巴,低着頭,貼着對面的裡牆牆根趕路。張超一看,意識到有問題,使了個眼色,随行的士卒趕了過去,将兩個讀書人“請”了過來。

  面對張超的質問,讀書人有點懵,過了一會兒,其中一人從懷裡取出一卷紙,遞給張超。張超還沒接,一旁的功曹劉操就急了,伸手要來攔。張超見狀,推開劉操,将那卷皺巴巴的紙接了過來,展卷細讀,剛看了個開頭,臉色就為之一變。他狠狠的瞪了劉操一眼,繼續讀了下去。

  劉操和其他掾吏面面相觑,卻無可奈何,隻能做好張超發怒的心理準備。

  不知何時起,一篇文章在陳留傳播開來,而且迅速蔓延,成為街頭巷尾最熱門的談資,讀書人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少人還寫文章應和,一時蔚然成風。太守府的掾吏們當然知道,但他們沒人敢把這件事告訴張超,原因很簡單,這篇文章裡也有張超兄弟見不得人的隐私。

  這篇文章就是李儒寫的《己巳之亂親曆記》,說的就是靈帝末年的那些事。

  張超勉強把文章看完,手已經控制不住的發抖,臉色更是蒼白。他将文章攥成一團,卻遲遲沒有扔出去。不過他心裡也明白,抓住這一篇文章并不能解決問題,這篇文章不是手寫的,而是刻印的,在外面流傳的成百上千,就算他想清剿也來不及了。

  劉操強笑着湊了過來。“明府,這不過是李儒欲以自明的胡言亂語,愚民無知,引為談資,明府不必當真。清者自清,過一段時間,自然就沒事了。”

  張超的臉扭曲了一下,反複權衡了一會兒。“這些……是真的。”

  “真的?”劉操露出驚訝的神情,但眼神卻很平靜。如果一定說有驚訝,那也是驚訝張超居然會承認,而不是對事實本身有什麼驚訝。這篇文章傳了這麼久,也有人嘗試反駁,但說實在的,都沒什麼可信度,絕大多數人已經認定是事實無疑。

  “唉……”張超一聲歎息,揮揮手,示意那兩個讀書人可以走了。他壓低聲音,對劉操和湊過來的幾個掾吏說道:“這是孫将軍對袁将軍作戰前的檄文啊,檄文怎麼寫,你們應該比我清楚。”

  劉操等人相顧無語。檄文要的就是揭露對方的隐私,打擊對方的士氣,可以誇大,卻不能造假,尤其是不能造容易被人戳破的假,否則對方反駁,會自食其果。換句話說,張超以局内人的身份給這篇文章做了判斷,基本事實是準确的,李儒沒有編造。

  劉操最先反應過來,立刻說道:“難道明府昆仲要和袁本初決裂,這樣的事,簡直是人神共憤啊。”

  張超的笑容很苦,心裡更苦。之所以承認這是事實,一是因為他知道這的确是事實,而且這文章既然是刻印出來的,背後肯定有孫策的影子。以孫策的缜密,不會給他們反駁的機會;二是他也的确對袁紹沒什麼好感,不希望再和他扯在一起,趁此機會表明态度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他等的就是劉操這句話。

  一看張超的笑容,劉操等人心領神會,立刻大罵起袁紹來,不時替張邈兄弟洗白兩句,以示他們是為袁紹所誤,發現了真相後又不畏強權,毅然決然的與袁紹決裂,雖然小節有失,大義不虧。張超看在眼裡,暗自歎息。不用說,這些人對袁紹早有怨言了,以前在他面前隻字不提,隻是顧忌他的面子,背地裡不知道把袁紹罵成什麼樣。

  李儒這篇文章狠啊,把袁紹最不堪的那一面揭露了出來,再加上不久前袁紹見死不救的不義之舉,他苦心經營多年的名望用不了多久就會土崩瓦解,至少兖州世家願意支持他的人會大大減少,袁譚當初一紙命令就讓兖州世家蜂擁而至的情景再也不會出現了。

  也許應該派人和曹昂聯絡一下了。兖州需要一個新的明君,在不能向孫策投誠的情況下,與曹昂結盟無疑是最穩妥的選擇。

  張超沒心情再去走訪貧困戶,趕回太守府,連續寫了三封信,派親信送出。一封給孫策,是新年之際的正常問候;一封給曹昂,除了問候之外,還邀請他年後來陳留巡視。刺史巡視各郡國本是例行公事,但陳留情況特殊,就連袁譚在任的時候都不輕易到陳留來,曹昂更是明智的坐視張氏兄弟行割據之實;

  最後一封給袁紹,除了通報陳留郡内的輿情之外,還婉拒了袁紹之前要求他協助作戰的要求,并強調陳留士庶的态度,不會提供糧草支援,更不會将任何一城拱手相讓。

  三封信都是由主記阮瑀執筆,文章寫得很漂亮,張超的決定也經由阮瑀之口迅速傳到太守府掾吏耳中,又随着這些人陸續回家過年而傳到各縣鄉。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