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詩華當選太子妃的時候,她也來信,想送太姥姥回鄉。風細仍勸她再等等,卻不想自己有孕了,就此再難回帝都。
看來註定自己當個不孝的重孫女,不能給太姥姥扶靈了!
當暮雲平進來的時候,正看到自家娘子握著信哭的不能自已。嚇一大跳,忙蹲下安撫道:「這是怎麼了?是帝都出什麼事了嗎?」
風細撲到他懷裡:「詩華和雲濤,要送太姥姥回竹橋縣了。」
暮雲平摟住她的功夫,軒軒咯咯笑的跑了過來,一把抱住爹爹的小腿,就往他身上爬。
暮雲平一手一個抱著道:「娘子不必傷感,即使咱們不能去,在這裡祭一祭太姥姥也會知曉咱們的心意的。」
軒軒已經開始上手扯風細的頭髮了,一邊扯一邊笑的往嘴巴裡送,手腕上的銀鐲子發出叮鈴的響聲。
風細趕緊扯出自已的頭髮,就這一小會,就像這臭小子抓成雞窩狀了。他這一鬧,心中的那股悲痛散去不少。
讓奶娘和丫頭抱他在毯子上玩,風細則和暮雲平一起商量祭祀之事。
「我之前看過一本書上說,天下的水總歸一源,在水邊祭了,把心願散到江水裡,總歸有一天那人會領受到的。
這哈拉河和扶陽江一樣,總歸是要流入海的,就在河邊祭一祭吧!」
暮雲平握著她的手:「好!以後每年清明節,咱們都一起在河邊祭親人。
這次就單祭太姥姥,我讓趙飛去準備東西,明天咱抱著軒軒,一起去給太姥姥燒紙錢。」
除了河邊祭一祭,風細還決定吃齋一個月,再默上百遍金剛經替太姥姥祈福。
願她來世拖到太平盛世,不必再受洪水飢餓之災,再不必背井離鄉顛沛流離之苦。
最好是到自已來的那個時代,即使隻生了一個女兒,也不會受人嘲諷,受人嘲笑,老時養成孤僻的性子。
這麼想著太姥姥那苦難的一生,風細的眼淚又流出來了。哈拉河岸風很大,軒軒被裹成了團。
他完全不知道父親母親在做什麼,風細抱著他跪下嗑頭的時候,他仍咯咯笑的去扯風細的頭髮。奈何手也被包住了,伸不手來急的快哭了。
一個月的齋戒,讓風細瘦了一大圈,加上她出了月子每晚睡前先做五十個仰卧起坐,到把身材恢復的挺好。
腰身與做姑娘時無異,隻是臂部生過孩子,怎麼練都再難恢復到之前了。
並且奶水漸漸少了,幾乎都沒有了。軒軒白天吸不出來,急的又咬又扯,讓風細抽心的痛。
這孩子已經長了兩個牙,已經學會咬人了。風細便決定給他斷奶,呃,是斷自已的奶,奶娘的奶還是要吃的。隻是白天的輔食增多了。
這個時代的孩子,幾乎都是奶到兩三歲的,輔食也加的晚。見風細開始給軒軒吃雞蛋黃拌粥,奶娘都急了:「夫人,這麼早給孩子開葷怕是脾胃不消受啊!」
風細笑道:「無事,半歲的孩子就能添輔食了。軒軒都快十個月,早該吃了。」
奶娘忙道:「半歲後您每天也有給孩子吃粥和面啊!隻是這雞子還是等滿周歲再吃的好。」
暮雲平也不太放心,私下問了大夫,大夫隻說觀察一下孩子的腸胃,若消化的了早些吃也是沒關係的。
不成想軒軒吃了次蛋,再不愛吃白粥,每次吃飯比誰都積急,抓著他的小木碗嗷嗷之叫。風細慢慢添加瘦肉魚肉之類的,都是壓碎了拌到粥裡的。
鈣也要補,骨頭湯一周喝兩回,小蝦米烘乾磨粉拌粥,他也愛吃。
小傢夥很有吃貨的潛質,吃過一次魚肉拌飯之後,白天再不扒衣裳要奶吃。
別的孩子斷奶斷的艱難死了,他卻吃了幾次肉就斷掉了。不過晚上還是要吃奶娘的奶的。
能聽懂不少話了,每每暮雲平從軍營回來,風細隻要告訴他:「你爹爹要下班了!」
小傢夥立即就飛快的往門口爬去,若沒看到人,便回爬回來對母親指著門『呀呀』的叫。
若是剛好看到爹爹,那歡喜的喲,又是拍手又是踢腿,口水都流出來了。
暮雲平直接抱起來,先來一個仍高高,仍的都快到屋頂了,偏偏小傢夥還喜的笑的特大聲,直到老母親嚇的拍著兇口道:「快別玩這種危險的遊戲。」
暮雲平滿口答應,第二天回來依舊接著玩。玩完拋高高,再來一盤掌心立,兩中小腳站在父親的手掌上,舉著左右左右的擺。
小傢夥依舊笑的直拍手,老母親依舊嚇的心跳不止。
不過也會取笑道:「人家是掌中飛燕,你這是掌中飛胖小子。」
暮雲平看著她戲謔一笑:「娘子這是想給我生個女兒來玩掌中飛燕?」
風細臉一紅啐他一口不理了,不過暮雲平這樣鍛煉好像還真有用,十個月的軒軒比起同齡孩子似乎更有力氣一些,已經能扶著東西挪幾步了。
奶娘笑道:「大將軍再多陪陪公子,指不定十一個月就會走嘍!」
風細不在意地說:「走的早走的晚有什麼關係,到是說話早些才是聰明樣。」
奶娘忙道:「貴人語遲,說話晚了也不怕。」
卧室旁邊之前風細生產的房間,此時已經全搬離了傢具,鋪上厚厚的織花毯子,擺上幾件玩具,已經是軒軒的玩具房了。
暮雲平每天回家,定會陪他在這裡玩上半個時辰,或是一起爬,或是引著他挪步。直到晚飯好了才架著小傢夥出來吃飯。
父親鍛煉體力,母親便把早教的責任攬下。也不管孩子聽得懂聽不懂,每天對著念詩詞讀故事是少不了的。
可惜讀了幾天之後發現跟對牛彈琴差不多,這個慣不會做夫子的老母親便不想讀了。
從自強幫叫來一個讀書較好叫夏梅的女孩子,才九歲,見夫人召見,很是歡喜的進了府。
當小軒軒的陪讀,每天早晚各一個時辰讀書給小公子聽。軒軒聽沒聽進去不知道,反正風細是喜歡上聽書了。
小姑娘甜甜的聲音讀的特別好聽,後來就不讓她讀三字經之類的兒童讀物,而是讀各種傳記遊記。有不認識的字,風細便教她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