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羅将軍給建豐帝去了封谏信,說,福安公主從沒說自己不是齊人,并未自立為王,是不是派人跟她好好溝通下,而不是現在就打?
建豐帝看了羅将軍這封谏信,不由大怒,雖然他早就因羅将軍一直說北伐烏國,想救回太上皇,而對羅将軍非常不滿,但因人家說的是救回太上皇,是好事,他心裡再怎麼惱怒,明面上還要誇他是忠臣,忠心可靠。
現在,看羅将軍不但不奉诏,還幫福安公主說話,自然讓他越發惱怒了,當下便下旨,說是羅将軍再不打,是不是也想做叛逆。
這話就差直接說,羅将軍是叛逆了。
羅将軍看了,不由無奈,當下便給安然去信,問她能不能和建豐帝修好,外敵還沒消滅,同室操戈,隻會讓親者痛,仇者快,徒惹人嘲笑。
安然表示:“不是我不想跟皇兄修好,我是想井水不犯河水啊,但這不是他先挑事嗎?他想收拾我,我總不能随他收拾,隻要他不打算找我的麻煩,那我肯定也不會找他啊(起碼目前不會),所以羅提督這是勸錯了人,你不妨勸勸我皇兄。”
羅将軍看安然這樣說,無可奈何了,畢竟這事挑起頭的,的确是建豐帝,而不是福安公主。
至于按理,建豐帝是皇帝,他下了诏令,福安公主的确得受令,不能抗旨不遵這個事……他自己的确做不出來這樣的事,畢竟他是忠臣,但,福安公主的情況又不一樣。
福安公主是君,不像他是臣,她跟建豐帝之間的糾葛,可以看成是皇室内鬥,這樣一來,到底誰最正統,那可說不準,畢竟太上皇子女那麼多,誰做皇帝,建豐帝說自己是皇帝,福安公主不承認,覺得自己才是皇帝,也無可厚非——這個時空曆史上有公主做女皇的,所以人們對公主做皇帝,也不是不能接受,反正生的孩子依然跟自己姓,不傳外姓就行了,這樣一來,在臣民們心中,無論男女,誰做皇帝,也沒什麼區别。
況且,福安公主收複北方,又不是建豐帝讓她做的,建豐帝沒出一文錢,現在就想直接摘桃子,搶功勞,無論怎麼看,都有點無恥。
所以看安然不遵建豐帝的聖旨,羅将軍并沒覺得有什麼不對,私心裡也覺得建豐帝做的有點過分了。
其實也正是這個時空有公主做過皇帝,所以建豐帝才會對安然忌憚,畢竟在這個時空,有時候公主跟皇子是沒什麼區别的,都是能搶皇位的人。
雖然在正常情況下,皇帝都會讓兒子繼承皇位,除非沒兒子,就隻能女兒當兒子用,由公主繼承皇位。
但現在可不是正常情況,而是戰亂時候,皇帝被擄了,發不了聖旨,指定誰為繼承人,于是建豐帝便不算唯一的皇位繼承人,安然也是有資格的,而安然這樣厲害,是極有可能搶得到皇位的,如此一來,建豐帝能不害怕安然麼?
看勸不了安然,羅将軍也隻能算了,畢竟人家是君,他是臣,他總不能以下犯上,逼人家同意他的提議,但同時,也沒遵建豐帝的号令,攻打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