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奇幻玄幻 西遊:我,東海龍太子,拜師菩提

第二十八章 心證菩提

  敖青發現,在靠近菩提樹時,自己的腦海中陡然浮現出了無數道焦慮的情緒。

  譬如。

  菩提祖師是否會收下自己?

  自己的命運将會如何?

  龍族的未來又将會如何?

  自己繼承了龍王之位以後,要怎樣去做?

  是應該借助觀音菩薩的關系,投奔佛門。還是應該就東勝神洲之便利,依附道門?

  還是仍然像龍王一樣,持“和中”之道,維系三教平衡?

  甚至,自己在這裡逗留了許久,如果自己回去,已然是滄海桑田了又該怎麼辦?

  這一道道情緒,不可抑制地在腦海之中不斷地湧出,猶如一道道枷鎖,猛烈收縮,令他頓時無比暈眩。

  “這就是第三道考驗嗎?”

  敖青為穩定身形,旋即,凝神靜氣,向那菩提樹邁去。

  他在利用自己的精神力,壓制住腦海中的無數個胡思亂想。

  以往,在有這些思維困擾他時,他也是如此做的,并且每每都能憑借強大的意志力,壓制住這些恐慌與不安。

  可是這一次,這個辦法似乎失效了。

  任憑敖青怎樣壓制自己的意識,但那無數個想法,仍然是不斷地從腦海中一一湧出。

  那思維就好像是一個個泡沫,敖青以精神力去打碎它們,可是卻引發了更多的泡沫,令他頓時感到一陣陣束縛,回過神來,卻發現自己連一步都沒能踏出!

  而此刻,在菩提祖師的眼中,那敖青的龍軀之上,無數道烏光糾纏在其身上,猶如一條條鎖鍊,将其緊緊地困縛在原地,令其動彈不得!

  那些烏光正是所謂的“因果”。

  因果,即原因和結果,佛教認為一切有為之法皆是依因果之理而生成或滅壞。

  所謂:因果循環。

  今生所發生的一切的“因”,最終都會得到相應的“果”。如果,不能夠悟破因果,那麼終究無法抵達“覺悟”,成就最上境界。

  佛祖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連,曾是極有希望成就菩薩、佛陀果位的人。但是,卻因為看不破因果,最終為業力糾纏而死,這便是“神通不及業力”的證明。

  現如今的敖青,菩提祖師也認為他的天賦不在目犍連之下,甚至更強。

  可是,如果與目犍連一樣,看不破“因果循環”這個道理的話,那麼最終,恐怕也還是無法盡得自己真傳。

  是的。早在那第二道考驗時,祖師就已看出了敖青心中的想法。

  他的心中,放不下龍族。

  在敖青的心裡,想要修煉,一方面固然是為了能夠自己超脫。可另一方面,也有着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想要振興龍族。

  可是,這本就是矛盾的!

  佛祖夠強大吧?琉璃王為報辱罵之仇,舉全國之力三次攻打釋迦族,都被佛祖勸退了回去。

  然而在第四次時,佛祖卻也知道,此乃釋迦族共業的果報,無可避免,因而無法再阻止。

  其時目犍連便不知如此道理,想要強行違逆,以神通将釋迦族的一些人裝入缽中,以求延續族人。哪知道大軍過後,缽中族人仍然化為了皿水!

  就連釋迦牟尼,最終也是無法拯救釋迦族。而如今龍族雖然不像釋迦族一樣為天數注定而滅,但自開天辟地至如今,也是輝煌過,如今也該到“低谷”之時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