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荊州江夏郴縣碼頭
常昆有多厲害,女人們都瞧見了。三百個匈奴騎兵,一陣風殺個精光,這已經不類凡人手段。
有他護着,必能一路平安。
至于去淮南還是江夏,又有什麼關系呢。
稍作休整,等女人們恢複一些精力就出發了。
有馬代步,倒是省事不少。否則要把一百多個嬌滴滴、虛弱無力的女人送到大江邊,難度不說登天,卻也可想而知。
匈奴人算是死得其所,貢獻了幾百匹馬。
于是轉道西南,奔江夏。
汝南與南陽、江夏皆有接壤。西南一段貼着江夏。不過汝南面積不小,跨越半個汝南到江夏,快馬加鞭也要一兩日。
一百多個婦人,會騎馬的兩隻手數的過來。大多數不會騎馬,速度自然快不起來。好在可以慢慢适應。
随着向西南方向挺進,旱情漸漸減弱。三天後,匈奴騎兵留下的水、幹糧耗光之前,終于遇到一條沒幹涸的河。
這下不缺水了。
女人們難得沐浴一次。
常昆遠遠走開,給她們放風。
越是接近荊州,旱情越輕。旱情輕,山林茂盛,獵物也多了起來。一路走,常昆打獵,女人們就在停歇處的附近找野果野菜,勉強糊着口。
同時,山賊匪類也顯現蹤迹。
山賊匪類的出現,不是壞事。這些賊人的巢穴裡,往往會囤積一些生活物資。打了幾個山寨,糧食、衣物都不缺了。
很順利的,常昆護着這些女人,一路往江夏治所西陵方向而去。
荊州的境況比中原好的多,這裡山巒起伏水網密布,胡人的騎兵在這裡跳不起來。所以人煙漸漸稠密。
女人們有心在江夏駐足,但常昆告訴她們,荊州現在的安穩隻是暫時的。五胡亂華的序幕剛剛拉開,荊州還沒被徹底波及到。
等到形勢漸漸惡劣,這地方就會成為司馬晉與五胡之間你争我奪的戰亂區。
“最好在江東落戶。”常昆道:“隔着大江,日子再難,也比在戰亂區好。”
女人們都聽他的,不說在荊州落足的事了。
半個月後,常昆終于把她們送到了江邊,卻不是西陵,而是郴縣。
在去西陵的路上,得知不久有一支官府的船隊要去建康,會從郴縣出發。常昆斟酌過後,帶着婦人們直奔郴縣。
怎麼說呢,如果找民間的船送女人們渡江,着實也不令人放心。倒不如找司馬晉官方,雖然司馬晉官府的确很拉胯,但總不至于把這一百多個婦人怎麼着。
官府就算拿去發賣了,也有個着落。若落到匪類強人手裡,天知道會是什麼下場?
趕到郴縣的時候,這支艦隊即将出發。
好些官員将領在江邊送行,還有不少百姓圍觀。常昆和一百多婦人的到來也引來不少吃瓜群衆。
常昆讓女人們稍作等候,他去打探了一下,才知道原來荊州刺史陶侃要去建康述職。
又聽到周圍百姓的一些傳言,說是一個叫王敦的誣陷陶侃,這次陶侃去建康恐怕會遭貶谪。
着重打探了一下陶侃的官聲,挺不錯,沒有惡名。至于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這樣的稱贊,聽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