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武俠仙俠 西遊記二宋尋法

第二十四回 趙虞兩家欲結親 三霄下界要截胡

西遊記二宋尋法 潇騰 3652 2023-04-12 00:16

  神童詩·四喜

  宋汪洙

  久旱逢甘雨,

  他鄉遇知音,

  洞房花燭夜,

  金榜題名時。

  -------------------------------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

  趙雄成年趙虞兩家欲結親

  今日是趙雄二十歲成年(1148年)。文江渡是個小鎮,趙雄家境一般,隻有田地二十餘畝。趙雄父親對妻子說:“雄兒如今成年了,也該說門親事了。前幾年本應該說起,但孩子說想先讀書,考個功名。如今州試過了,離類省試還有三年。他如今大小也算個舉人,不如先成個親,留個後?以後咱們就不管他了,他想考多久考多久。”

  川陝宣谕使虞允文(總督軍政,臨時官職),是趙雄恩師,因喜其才華,也有意将女兒虞靈許配趙雄,兩家一拍即合。隻等着請媒婆做中人,走完三書六禮、三媒六聘的程序。

  -------------------------------

  (宋代,過州試後稱舉人,可以在地方州縣學和私塾擔任教師,還可以管理官家的谷倉、廟宇,或者做地方官的幕僚。1106年,州試通過率約百分之三,很嚴格。

  宋代提倡晚婚,男女的平均婚嫁年齡約十七八歲。

  (《宋刑統˙戶婚律•疏議》:“為婚之法,必有行媒。”唐宋律法規定,媒婆需誠實守信。因為以前有媒人,給别人介紹了個瘸子,成親後對方找上門,媒婆說地不平。從法律上規定了婚事必須有媒人,而且媒人要誠實守法。“媒人有數等,上等戴蓋頭,着紫背子,說官親宮院恩澤。中等戴冠子,黃包髻,背子,或隻系裙,手把青涼傘兒,皆兩人同行。”

  官媒:衙署中擔任媒妁等事的婦女,代表政府行男女婚姻之事的機構,即官方的婚姻介紹所。官方的媒人,古代稱作媒官、媒氏、媒互人等,最早出現在西周。

  私媒:指在民間以給人做媒并取得報酬而生活的人,或者自己有職業和一定的收人而兼職做媒人的人。私媒做成的婚姻也還是要到官媒處登記,接受官媒的監督,否則可能私媒杖六十、離。

  -------------------------------

  三書:聘書、禮書、迎親書。聘書是指訂親之書,是男女雙方正式締結婚約,納吉時用的。禮書為過禮之書,就是彩禮的清單,是納征時用的。迎親書,即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親迎﹞接新娘過門時用的。

  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告期,親迎。所謂納采,就是男方家長請媒人去女方提親,女家答應議婚後,男方家長再備禮前去求婚。問名,是男方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納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後,在祖廟進行占蔔。納征,亦稱納币,即男方備聘禮送給女方家。告期,男家擇定婚期後,然後備禮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親迎,就是迎親,婚前一兩天女方送嫁妝,鋪床,隔日新郎親至女家迎娶。

  -------------------------------

  三媒:男方聘請的媒人、女方聘請的媒人,給雙方牽線搭橋的中間媒人。

  六聘(六證):結婚時,在天地桌上擺放一口鬥、一把尺、一杆秤、一把剪子、一面鏡子、一隻算盤。想知道家中的糧有多少,有鬥為證;衣服做得長短好壞,以剪子為證;家藏多少布匹,以尺為證;個人生的容貌如何,以鏡子為證;家中财富多少,以秤為證;家庭收成賬目是否清楚,以算盤為證。

  八擡大轎:《東京夢華錄》:由于轎子在社會各個階層流行,有大臣上奏宋太宗說不成體統。于是,宋太宗下旨“非品官不得乘暖轎”。暖轎,指轎頂使用布蓋,四周飾有布帷的封閉型轎子。大約自北宋中期起,開始有“花檐子”迎娶新婦的風氣流行于汴京。皇後所坐八擡鸾駕。據說,宋高宗趙構南逃時,被金兵堵截,在甯波落單,遇湖受阻,被一洗衣村姑指點,藏在水中方躲過搜捕,後村姑用船送其到對岸。兩年後,宋高宗聖旨尋訪村姑,無人領賞,遂聖旨“今後凡是甯波女子出嫁,特許乘坐四人擡杠的轎子”。即半副銮駕。

  -------------------------------

  良田千畝,十裡紅妝:形容嫁妝的豐厚。

  鳳冠霞帔,明媒正娶:鳳冠+霞帔。完整鳳冠,包括鳳冠、鳳簪、金簪。鳳簪是用來點綴鳳冠的鳳凰形狀發簪,金簪則是在鳳冠裡固定發型用的。完整帔,包括霞帔、帔墜、釣圈。北宋宋仁宗年幼時,劉太後代為治理國家,她為了顯示自己的地位,在自己的鳳冠上增添了龍,來顯示自己與皇後和太妃的地位是不同的,即:九龍花钗冠。《文獻通考》:宋皇後所戴龍鳳冠,上飾九龍四鳳,并有大花、小花各十二株,後有兩博鬓。後朝基本按此定例,但也有個别越制的,比如明孝靖皇後十二龍九鳳冠,但這是有特殊原因的,一是死後追封皇後,二是沒戴過:

  國本之争。按照宗法制:“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王皇後王喜姐無子,王恭妃生庶長子朱常洛(後生皇四女雲夢公主朱軒嫄),鄭貴妃生皇二子(早夭)、皇三子朱常洵。有了皇三子這一資本,鄭貴妃倚仗明神宗對她的寵幸,一心想讓皇帝立自己所生的孩子為皇太子。明神宗也有意立皇三子為太子。但明神宗也是宮女生的,也是由于宗法制才當上的皇帝。如果不按照大家承認的、一定的程序,就容易發生混亂,甚至爆發各地藩王群龍奪嫡的戰争,這是曆朝曆代曆史皿的教訓。這樣圍繞皇太子的冊立問題,大臣們與皇帝鬥了十五年,期間發生很多事情,大案疊起,政治鬥争暗流洶湧。國本之争是萬曆一朝最激烈複雜的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輔四人,部級官員十餘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人數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發配、梃杖。鬥争之激烈可見一斑。

  -------------------------------

  死後哀榮。《先撥志始》外戚王升:萬曆三十九年(1611)九月九月十三日,王恭妃病危。朱常洛請旨見母親一面,明神宗同意了。當太子趕到母親居所時,景陽宮依然深鎖不開。太子無奈,隻得找太監拿來鑰匙,破鎖而入。臨終時,王恭妃終于見到了自己的兒子,可惜早已哭瞎雙眼。臨終前,母子見面本欲有話說,但王氏察覺到屋外有人,低聲提醒道:“鄭家有人在此”。于是直到咽氣而死,母子倆默默相對痛哭,不敢說話。鄭貴妃派的人一直等到王氏氣絕,才允許太子給母親收斂。王恭妃生前受到鄭貴妃百般摧殘,後事也不順當。王恭妃死後,明神宗并不把她的喪事放在心上。對她擇地安葬之事,是極為刻薄的,依照他的本意,草草埋葬了事。但大臣們不服。一再拖延。最後還是按明神宗的意思辦理了。棺椁一般合上不再打開,裡面少量金器外,幾乎全是銀器,身下鋪墊的則是銅錢和紙錢外加五個銀錠。一把銀壺,是她被封為恭妃的當年一直用到去世時的實物。另一件出自她棺椁内的鍍金銀盤,也滿是破洞和缺口。棺椁經十個月的停放,屍體早已腐爛不堪。明神宗不派人守墳,也不撥給守墳的費用。她兒子明光宗朱常洛隻做了一個月皇帝就因紅丸案駕崩,孫子明熹宗朱由校繼位後,追封祖母孝靖溫懿敬讓貞慈參天胤聖皇後。在薨逝九年後,終于在地下得享皇後禮遇,備置了相應的随葬品。這件鳳冠也算是新即位皇帝對自己委屈一輩子的祖母的一份告慰。

  )

  -------------------------------

  虞節度使的祖上虞世南,曾幫金蟬子這一世陳玄奘,報過父仇。虞世南曾留給後人一封家書,内有三根大檀香,稱夢中佛送,每點一根許一件事,若宗族有大難,可點之。如今已去其二,僅餘一根。

  (西遊記野史記載:陳玄奘外公,唐朝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殷丞相殷峤殷開山,在李淵稱帝第四年時,于征讨劉黑闼途中就病死了。是陳玄奘師傅與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永興縣公虞世南有舊,述說緣由,央虞世南抓捕假江州知州劉洪,審明了劉洪、李彪當年合謀害死陳玄奘父親陳光蕊的事情,并“孤即引此賊,直至大江水。尖刀剖其腹,俘獻陳光蕊。”。

  陳玄奘之後祭祀父親:“男玄奘謹以清酌庶羞,緻祭于亡考洪州知府府君之靈曰:人之父母,皆得供養。嗟我亡考,一無所向。孤子為僧,複仇江上。母氏歸甯,父魂飄蕩。斬賊獻俘,不勝悲怆。江風蕭蕭,江水蕩漾。滌牲在俎,置酒于盎。府君有靈,來茲昭降。哀哉尚飨。”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