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他有些過節。”陳東陽沒有隐瞞。
田秀淩驚訝的看了一眼他,緩緩說道:“陳道兄,我勸你還是不要找那慧苦的麻煩!”
“此話怎講?”陳東陽追問。
田秀淩指了指石凳,示意陳東陽坐下。
“慧苦是龍神廟的高僧,他三十歲才遁入空門,跟随龍神廟高僧福遠大師修行,福遠是龍神廟前一任主持,佛法高深,慧苦深得福遠的喜愛,被收為親傳弟子,福遠大師圓寂後,慧苦便接了他的衣缽執掌龍神廟。”
陳東陽不解問道:“他三十歲才出家?”
田秀淩點了點頭,“的确如此,當年我師傅和福遠大師是好友,兩人雖一佛一道,但是福遠大師常來我幽冥谷與我師傅探讨佛法和道經。”
“他一個和尚幹嘛讨論道經?”
“福遠大師曾是三清子弟!”
陳東陽恍然大悟,原來這個福遠和尚是二次出家的大師。
佛門有不少道家子弟,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兩位聖人的弟子也多有遁入佛門的,最有名的就是元始天尊的幾位弟子。
他們分别是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懼留孫和慈航道人。
他們投入佛教之後一個成了大智文殊菩薩,一個成了大行普賢菩薩,懼留孫成了彌勒佛,慈航道人成了觀世音菩薩。
這些人當年都是闡教的高人,最後在封神一役中被削去了三花,千年道行盡毀。
但是西方聖人準提卻一掌拍開了他們的泥丸宮,讓他們三花重開,而且還傳了他們另一套高深的修行功法,所謂佛法無邊,也顯示了佛家修行的高深之處,所以礙于人情,幾位金仙最終投入了佛門。
轉投了佛門并不代表幾人就不跟道家的人來往了,也并沒有跟道家成為敵對關系,他們依然跟道家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所以佛家和道家來往平凡實屬常事,當年佛教傳入中土,驅邪作法都是學的道家的,兩教可以說算得上源遠流長。
所以道家子弟轉頭佛教并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事情,也有一些佛門子弟轉頭道家,隻是沒有人注意而已,因為他們法術都不怎麼高明。
既然福遠以前當過道士,那跟道家自然有着不可切斷的聯系。
田秀淩喝了一口茶水,繼續說道:“福遠大師為了能夠造福百姓,勸谏百姓向善,所以常來與我師傅論經,一開始隻是他一個人來,後來有一次帶着他的徒弟來,就是慧苦,從那以後,福遠大師每月前來一次,每次都會帶上些糧米油鹽等,時間久了,我也就與那慧苦便臉熟了。”
“我聽說龍神廟以前是道觀,可有此事?”
田秀淩點了點頭,“有的,龍神廟起觀至今已有三百餘年,曾經是當地官員為了求雨,所以鑄造了此觀,題名龍神廟,觀裡供奉的也是四海龍王,後來世道紛亂,道館裡的道士們都跑光了,龍神廟便被一群外來的和尚占了,從此不再供奉四海龍王,改拜大日如來了。”
陳東陽這才知道龍神廟的來曆,他說:“想不到這偏僻的龍神廟居然還有如此故事。”
“何至如此,陳道兄可知那群外來的和尚從何而來?”
陳東陽自然不知,隻能看着田秀淩,等她解惑。
“中土有一千年古刹,乃是中原佛教禅宗祖庭,坐落于嵩山腹地。”
“你說的是少林寺吧?”
“不錯,少林寺立寺千年,我聽師傅說現今也不過才傳至三十三代而已,但是龍神廟的輩分卻遠高于他們!
福慧智子覺,了本圓可悟,福字輩乃是少林寺第一代弟子,慧字為二代弟子,慧苦便與少林寺二代弟子相齊。”
陳東陽一聽這話便站了起來,這龍神廟的和尚看來來曆非凡,一個傳承了千年的少林寺,居然輩分比人家小了三十多輩,可見龍神廟和尚來曆不小。
“這相差千年,為何輩分卻颠倒至此?”
田秀淩微微一笑,說:“道兄有所不知,這龍神廟來的一個和尚聽說乃是與少林寺達摩老祖平輩的一位羅漢下凡,那位羅漢在龍神廟修行兩百年後歸位,弟子們便按照少林寺的輩分來排,福遠就是那位羅漢最後收的入門弟子。”
“原來如此!”陳東陽恍然大悟,難怪這一個小小的龍神廟居然輩分跟少林寺的一二代弟子平輩了,原來人家拜的師傅厲害啊。
道家非常講究尊師重道,佛教其實也是一樣的,佛門不能婚嫁,所以便沒有子嗣傳承,他們不講究皿脈相傳,而是用衣缽相傳。
衣為衣服,在佛門泛指袈裟,缽便是和尚化緣吃飯的家夥,繼承衣缽在佛門的意思就是繼承自己師傅的意志,相當于接班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