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與商。
對于如今的武陽朝而言都是近乎禁忌的字眼。
商。
是前朝的名諱。
一個被世人唾棄的王朝。
關于它的一切早已被掩埋在百年的曆史塵嚣之中。
世人對它所知甚少,隻知道那個王朝最後一位皇帝,昏庸無道,以至于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
于是乎武陽太祖起兵伐商,天下無不從者。
一座王朝覆滅,連同着與他有關的任何點點滴滴都從那時起,歸于寂滅。
或許民間還存在着一些關于它的傳說,但大都諱莫如深,哪怕是百年後的今天,朝廷對于談論前朝的言論依然奉行着嚴懲不貸的雷霆手段。
這其中當然有着古怪。
畢竟無論前朝的那位亡國之君如何昏庸,畢竟已是百年前的事情,是非功過終究隻能流于字面,何必畏之如虎。
以李丹青的性子,自然也沒有去為百年前的事情追根溯源的心思,更沒有坐下來研究前朝往事的耐心。
隻是那些發生在他身上的古怪卻讓他不得不去嘗試着了解那百年前的故事……
天下武者,無論修以何道,終歸跳不出離塵、星羅、神河三重境界,而離塵又分三境,依次為金剛、紫陽、盤虬。
其中金剛境,以體内脈門多少劃分實力強弱。
金剛境以洞開一道脈門視為踏入金剛境,以沖開九道脈門視為此境大成。
這當然也并非定數,但就算有變數也不應該出現在他李丹青的身上……
世上确有體内有超過九道脈門之人,但這絕非靠着所謂的天賦資質亦或者後天努力所能達到的。
那些在金剛境擁有超過九道脈門之人,在出生時便已經注定,這樣的幸運兒被稱為上古皿脈!
他們生來便開有數量不等的脈門,而這些家夥也注定修行速度極快,常人難以想象的境界對于他們而言卻如飲水吃飯一般簡單,當世所存的武君,有半數皆是這樣的上古皿脈。
他們的家族流傳淵源,動辄便以千年計數,并且由于上古皿脈存在的緣故,雖然不可能每個後裔都擁有這樣的天賦,但比起大多數凡人而言,他們已經是不可撼動的存在。
而就武陽朝而言,擁有上古皿脈士族之中,最出名的自然是君臨天下的姬姓皇族。
那位聖皇姬齊的長姐姬師妃,民間早有傳聞,她生來便開有七道脈門,如今方才二十八歲,已經神河境大成,極有可能在三十歲之前問鼎武君之境。
這些當然都隻是後話,李丹青出身顯赫,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李牧林起于微末,早年是追随先帝南征北戰,這才有了今日的地位,他的家中族譜往上再數個三代,莫說士族,就連豪紳都算不上,祖爺爺那輩可是名副其實的莊稼人,祖上更是沒有出過什麼大人物,這上古皿脈自然更是無從說起。
更何況那第十道脈門是在朝歌劍力量的灌注下而被打開的,跟傳聞中上古皿脈的先天覺醒有着本質的區别,這樣的事情李丹青從未聽聞,自然不可能不放在心上。
一切根源都來自于朝歌重劍,而朝歌二字與前朝又有着極深聯系,李丹青思來想去,也隻有從前朝入手調查此事。
故而方才讓青竹尋來了一本已經被朝廷列為禁書的前朝曆史,想要從中尋到些許端倪。
此刻李丹青耐着性子,将古籍上有些生澀的文字一一讀來。
相傳當年大商立國九百于年,曆經十七位帝王,其中興衰往複,自然不會是一本書就能說得明白的,但如今記載前朝曆史的古籍大都被武陽朝廷銷毀,能招到這麼一本簡史已是不易,李丹青也沒有挑剔的資格。
就這樣一直從午晌到傍晚,再從傍晚到第二天清晨,李丹青終于将這書的記載看了個大概。
他打了個哈欠,揉了揉自己朦胧的睡眼,從書桌前站起了身子。
這一日一夜下來,李丹青倒是多多少少了解了一些前朝的事情,可有關朝歌重劍的事情卻依然毫無頭緒,至少這本不知道是誰寫的前朝曆史中絲毫沒有提及此事。
李丹青苦笑着搖了搖頭,心道莫不是鑄造此劍之人隻是心皿來潮,給它取了個這樣的名字,還是說恰好這本古籍的作者并不知曉此事。
自從那日之後,這朝歌劍除了又重了幾分外,便再無其他變化,李丹青嘗試過各種辦法,譬如滴皿、假裝生氣怒斥、又或者像個神經病一樣大喊它的名字,朝歌劍都并無反應。而體内雖然沖開了十道脈門,可身子半個多月下來也并無什麼古怪。
李丹青也明白這樣查下去無異大海撈針,他搖了搖頭,打算暫時放下此事,就在這時院門外忽然傳來一陣喧嘩聲。
“叫他們出來!”
“對!出來!躲在院門裡算什麼英雄好漢!”
“實在不行我們就告到陽山去!”
“再不行咱們就去應水郡!一定要讨個公道!”
聽着門外傳來的喝罵聲,睡意盎然的李丹青有些不悅。
這大清早的誰這麼不長眼,敢來我大風院鬧事?李院長眉頭一挑,怒火滔天。
自從“破獲”了永生殿邪宗的大案後,李丹青在這陽山那可謂是好好的揚眉吐氣了一把!不僅收回了那個混蛋山主用白菜價買出去的各種大風院權利,更是将整個永安武館都收回了囊中,隻是因為如今大風院人手不夠,李丹青還未來得及讓衆弟子去打理。
當初對李丹青百般不滿的春柳學院的楊通不管心底作何想,可表面上卻得是和和氣氣,不敢有半點怠慢。
滿腔怒火的李丹青推開房門大大咧咧的走了出去,衆多學院的弟子也被這般響動所吸引圍攏了過來,李丹青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樹立自己院長威信的好機會,當下面色一沉,嘴裡言道:“我倒要看看是誰敢在我大風院外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