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塵在拜了墳後去了山頂那間木屋,少年瞪了眼那個看不熟,他次次上山都要對着他吼叫的老狗,這次他沒有說一句:“再叫把你宰了吃了。”
江塵看向站于木屋前看着那個叫林雲老人,眼中露出驚訝,什麼時候那個道人模樣的老人居然青衫戴冠,成了一個笑容和煦的謙謙君子。
雖然驚訝,但是江塵還是依舊習慣性的沉默。
書生見此笑道:“怎麼這次反而不叫老先生了?”
少年慕然而笑,五載山頂讀書聲,唯有老人解謎津,先生二字理所當然。
少年始終覺得,師傅,老師,先生還是先生二字最是好聽,老人也是這樣覺得。
大風吹拂,少年衣袖鼓蕩,他深深彎腰作揖道:“林先生。”
原來在很早以前看過足夠多的書的少年,就隐隐約約覺得這個道士模樣的老人,明明就是一個溫文儒雅的讀書人,不然他怎麼會在江塵對持志如心痛,生涯知盡不求甚解時說出:“聖人亦是學知,衆人亦是生知。”這樣的話。
少年一禮,老人坦然受之。
少年想要開口,老人示意不要着急,老人問:“竟然已經想好要離開了,那麼知道要去何地嗎?”
少年微微搖頭道:“聽說月兒去的地方是南瞻部洲的青城山,我想先去看看她,然後在走遍這座天下的每個角落,還有去看一看那叫一線天的地方。”
這些地方,有的是答應阿婆的有的是他自己要去的,原來少年也想去看看那書上的世界,聽說南海海間有一個菩薩,以玉瓶頂海閣,變成了在千裡海灘就能看見的高大倒立山頂,形成那海闊花開,錦鯉躍高的雄奇景象。
在那中土有那位夫子,以大道觀摩出的肉眼可見的書山學海,可比肩須彌天下的苦海,以至于讓那位道教另辟蹊徑的騎鲲人也不得不說出那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随無涯,殆已!”這樣的千古之歎。
聽說就在那北俱蘆洲,便有一個道人出九天之外,于那妖族地界一手摘回半輪明月,形成了那孤峰托月,萬妖朝聖,尤壓白帝的千古美談。
老人聽聞會心一笑他道:“總不能給你白叫一聲先生,隻是與以往不同,你可能不知道老夫在這天地之間的境遇,可以說是真正的神憎鬼厭,哪有隻教你背書的道理,總得教你一些東西,但如今一旦真正教你,你便會背負我這一脈很多因果,江塵,如此,你還願意認我當先生嗎?”
江塵一聽他怎麼會不知道老人,要真正收他做弟子的意思,他哪會不知道其中輕重,與此相比所謂的艱難困苦又算什麼。
其實也源于江塵天生的靈感,他覺得面前老人是一個很好的人。
他跪下便當場叫了一聲先生。
一句先生叫得老人眉開眼笑,他立馬掏出一些紙筆和一本叫做《道法樞紐》的書道:“我雖出于儒家,但從不敢小觑世間百家,百家之道雖有不同之處,但溯其根本依舊有很多相通之處,你要知道我最初修的便是道家,隻是後來很多原因我又回到了儒家本義之上。
你如今不能成為命修,所以很多道家法門于你無用,但是符箓一道你卻可以深鑽苦研一番,如今山河間多亂力怪神,你學得一二,走那江湖會好走很多。
這本書乃是我整理的道家比較基礎的一本書籍,裡面除了符箓篇講一些符箓之道,還有天地篇記述着一些山水志怪之事,對你行走外邊江湖都是益事。
今天我就先教你一些符箓的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