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台雲一擊得手之後,李玄都立時落入下風之中。
從修為上來說,澹台雲還是略微高于李玄都,不過李玄都的優勢是他擁有一件契合自己的仙物,而且是一件全盛的完整仙物,而非“三寶如意”那種殘缺仙物。
隻見李玄都身上的“陰陽仙衣”生出變化,由玄黑之色化作純白之色,自仙衣上飛出三朵蓮花,将他團團護住。
澹台雲沒有絲毫猶豫停頓,瞬間近身至李玄都的面前,然後一拳打出。
李玄都一揮袖,飛出一朵紅蓮,擋住了澹台雲的一拳,開口道:“聖君!就算你能勝我,還有幾分餘力?”
澹台雲淡笑道:“你難道不知‘太素玄功’最是擅長久鬥?”
話音未落,澹台雲使出一個“太祖三十二勢拳”的起手式。
這套“太祖拳”,不在于招數如何,而在于拳中真意。
晃膀撞天倒,跺地震九州。
當年大魏太祖皇帝在西嶽得遇一位長生地仙,獲傳玄功,後起兵驅逐金帳大軍,在沙場厮殺中,磨砺出一套軍伍拳法,共三十二式,又稱“徐家三十二勢長拳”,後來他開創大魏王朝,成為太祖皇帝,對三十二式拳法去蕪存菁,博采衆家之長,編撰為“太祖拳經”,号稱“百拳之母”,是為大魏軍伍中的修煉之法,在世間流傳甚廣。
李玄都也會這套拳法,還教過周淑甯,隻是在拳法上的造詣,李玄都拍馬難及澹台雲。
澹台雲已經将這套拳法修煉至出神入化的境地,就好似李玄都的“萬華神劍掌”,無論面對怎樣的對手,都能拿出來對敵。
澹台雲一拳震碎紅蓮,直向李玄都而來。
李玄都不是第一次對上澹台雲的“三十二勢長拳”,當初在金帳王庭就有過一次交手,雖說那次是澹台雲故意壓制了境界修為,不過招數并無太大區别,故而李玄都早有經驗。李玄都将青蓮和白蓮凝聚雙掌之上,不必再刻意催動氣機,體内氣息自在有靈,變化自然,如皿氣流動一般。李玄都心念一起,氣機就已經彙聚到掌心之中,一切都水到渠成,不存半點痕迹,渾然天成。
拳掌相交,李玄都周身一震,若論氣力,李玄都不是澹台雲的對手,已經被澹台雲的氣力反攻入雙臂之中,可李玄都運轉“逍遙六虛劫”,由體内的六股氣機分别承受,繼而分散到全身各處,使得李玄都壓力大減。
兩人身形不動,僅僅變化手上招式,比拼數十招,最終李玄都稍遜一籌,被澹台雲點中兇前大穴,立時身子僵硬大半,不過緊接着李玄都體内的六氣就開始自行運轉,陰陽互易,明晦交替,轉瞬之間已經是行動如常。
澹台雲這一招其實是一種極為高明的用勁手段,将自己的勁力打入對方體内,并不傷人,而是阻塞經脈,僵硬軀體,如果沒有“逍遙六虛劫”,李玄都非要吃個大虧不可。
李玄都剛剛化解澹台雲的勁力,眼前人影忽地一閃。澹台雲身形如鬼魅一般,猝然逼近至李玄都的面前,李玄都立時用出造詣最深的“萬華神劍掌”,掌影翻動。
僅從掌法本身而言,“萬華神劍掌”隻是中成之法,關鍵在于掌中藏劍氣,劍氣品秩的高低決定了“萬華神劍掌”的上限和下限。
李玄都博覽衆家所長,被師父李道虛傳授“北鬥三十六劍訣”,從地師處得“逆天劫”,又習得“太陰十三劍”和白繡裳的部分“慈航普度劍典”,自創“南鬥二十八劍訣”,在鎮魔台悟得祖天師留下的“龍虎劍訣”,更有太平宗的“萬化繞指劍”、“七玄絕劍”,以及張海石的“四海潮生劍”。除了“七殺劍訣”、“七弦仙劍”和“六情劍訣”這些偏門劍訣之外,李玄都幾乎将當世頂尖劍訣全部學了一遍,他将自己劍道的領悟融入“萬華神劍掌”之中,使得“萬華神劍掌”脫胎換骨,化腐朽為神奇。到了李玄都這等境界,已經是以掌代劍,用“萬華神劍掌”來用劍法。
李玄都掌中劍氣變化不定,時而是“逆天劫”,時而是太陰劍氣,時而是玄陰劍氣,時而是陰火,時而是“元一初始劍氣”,又有白蓮和紅蓮相助,一時間竟是不落下風。
如此數十招後,澹台雲的拳法忽然一變,右手仍舊是勢大力沉,仿佛有移山倒海之勢,左手卻是輕如流雲,好似女子抖水袖。如此一剛一柔,一陽一陰,一人分心二用,不僅沒有絲毫破綻,反而陰陽相濟,瞬間在招數上壓制住了李玄都。
李玄都心中暗忖:“自我跻身長生境界以來,所遇強敵當以澹台雲為最,若要勝她,委實不易。倘欲真分勝負,非以生死相搏,那時若不是一死一傷,便是兩敗俱傷,甚至是玉石俱焚、同歸于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