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記住一點
賣黃鳝還遠遠不夠。
一天賺二十五,雖然聽起來不少,但對餘天來說,這隻能算是小錢。
他真正想做的,還是在城市間倒買倒賣。
利用信息差,賺取更大的利潤。
等攢夠一定資金後,再擴建商業。
八十年代通信很不發達。
别說互聯網,連打電話都算奢侈的事兒。
信息差就是商機。
隻要買到好貨,再倒騰回省城,賺錢也就沒那麼困難了。
餘天現在手裡有将近一百塊。
他準備再攢攢,等湊到五百左右,便坐火車,出發去義城。
義城距離春城兩千多公裡。
雖處于同一年代,但各自的發展,卻是天壤之别。
八十年代的義城,從來不缺少傳奇故事。
從最初的雞毛換糖,到21世紀成為世界的義城,隻不過用了四十年的光景。
随着改革開放。
義城更是做出了一個堪稱‘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舉動。
政府專門在義湖附近,開辟出一片新場地,作為小商品交易市場。
這也是第一代義城小商品交易市場的雛形。
尤其令人振奮的是。
義城更是開通了公告:允許農民經商,允許長途販賣,更允許多渠道競争。
如此一來。
之前那些挑着擔子流竄在街巷裡小商人,便不用再東躲西藏,可以光明正大的在市場裡進行交易了。
“你準備去哪兒?”
李婉柔聽餘天要出遠門,趕緊問了句。
“義城,你還記得之前省城賣襪子的攤販嗎?我準備去義城批發一些好商品,回來讓他幫着售賣。”
餘天擡頭看着棚頂,想着未來的日子。
“義城...我倒是聽過,太遠了吧?你對那兒了解嗎?那裡有咱們這兒好嗎?”
這個年代沒有手機網絡報紙,李婉柔的信息還很閉塞。
“了解的不多...”
餘天閉上眼,“但也不少,起碼,賺錢是沒問題的。”
除了襪子以外,其他即将流行的東西餘天也都熟悉。
喇叭褲、蛤蟆鏡、漆皮鞋。
這些東西,都是未來弄潮兒喜歡的裝扮。
可以說,誰能弄齊這一套,絕對是80年代的最潮流。
隻不過它們的批發價格比較高。
相比來說,還不如襪子的利潤豐厚。
且短期内這些東西也沒這麼快流行,以後做起來,時間完全來得及。
總之。
一切還得等到了義城再說。
一夜無話,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早,餘天早早起來,帶上三哥,兩人直奔縣城。
未來一段時間,餘天肯定要去義城逛逛。
出差的日子,賣黃鳝的事兒,就要交給三哥處理。
他有必要帶三哥趟趟路。
順便和這些生意上的合作夥伴介紹介紹,熟悉熟悉。
兩人先去了面攤兒。
留下二十斤黃鳝後,各自吃了碗鳝絲面。
三哥還是第一次吃帶這麼好吃的面條。
他說啥都想不到,黃鳝去掉腥膻,味道竟然如此美味。
“老哥!”
餘天放下碗,對小老闆喊了句,“以後我不來送的話,就由我三哥來送!我們倆是一家的!”
“行!”
老闆答應一聲,“隻要黃鳝靠譜就沒問題!”
黃鳝自然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