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逸為了躲避應酬,這幾天一直躲在興國坊新宅這邊,每天除了注書立說,就是陪美人玩樂,日子過得好不舒暢。
到了除夕前兩天,楊逸和十三娘還有木婉靈、令子一大早便來到自家城外的田莊,親自給莊戶分發年貨,每家十斤豬肉、棉布一匹、果蔬糕點若幹。
莊戶們攜老帶幼前來領取,個個笑逐顔開,每家領到的年貨價值五貫錢左右,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有家境困難的還能多領到一些,總是楊家一份心意,莊戶人家自是感激在心,直把十三娘她們當活菩薩看待。
大宋在扶助弱勢群體方面,還是比較人性化的,官府方面建的常平倉,常平倉的主要功能是豐年收糧,災年粜糧,盡量讓市面上的糧價趨于穩定,避免谷賤傷農,或是災年糧價飙升。
民間還多建有義倉,義倉多是以宗族為組織,由族中富戶捐獻糧錢,或是族中劃出一塊公田,公田收入歸義倉,義倉主要是用救濟族中生活困難的農戶,國家對義倉很重視,從仁宗起,曆代皇帝都曾針對義倉下過聖旨,在扶助弱勢群體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楊家也建有義倉,不過救濟的意義已不大,因為楊家的莊戶都比較富裕,因此義倉不再針對某個莊戶,而是象後世的行政單位一樣,逢年過節統一發放一些禮品作為福利。
除了莊戶人家外,科學院裡的師生更是少不了。
科學院如今已有能工巧匠五百多人,學生兩百多名。大宋并不限制民間辦書院,不管是散布全國的私塾。還是嶽麓書院這種名聞天下的高等教育場所,都是民辦的。隻要不宣揚反動言論,官方并不太幹涉書院的教學方式。
楊氏科學院特别之處在于,它不光授受儒家學說,而是融彙百科,集科研和教學于一體,許多教材都是由楊逸與十三娘親自編定,學童先學幾年的語文和數學,幾年之後,再增加幾何、物理、化學等方面的知識。同時在科學院裡跟着教授實踐。
由于楊逸名動天下,加上書院不收學費,還給學生提供三餐一宿的生活補助,很多農家子弟擠破了腦袋想進入書院就讀,楊逸考慮到書院草創,師資缺乏,目前一年暫收一百名學童,以後等條件具備之後,再慢慢增收。
楊逸幾人一邊往科學院走。十三娘這個院長一邊給他介紹這一年來科學院的情況:“官人,除了你布置的蒸汽機、黃色炸藥、紡織機、液壓機、青黴素等十二個項科研目外,今年又新開了鐘表、玻璃、水泥、器械等大小三十多項研究。”
“進展如何?”楊逸含笑問道。
“出了十多樣成果,最中最有價值的是座鐘和玻璃。不過兩樣都還有些不足,座鐘一天下來,通常就會慢兩三分鐘。玻璃也有不足,成品中多有氣泡。還要進一步改進才行。”
楊逸一聽,立即笑道:“座鐘變慢這方面。你們自己解決,玻璃氣泡這個問題,我有辦法解決。”
“真的嗎?官人快說。”
“嗯,很簡單,就是在溶解過程中,不斷攪拌,可以有效消除溶液中的氣泡。”
十三娘聽了高興地說道:“過年之後,妾身就讓他們試試。”
科學院裡已經放年假,但工匠連同他們的家屬都已安置在莊子上,因此還有不少人在院裡繼續研究自己負責的項目。
特别是負責蒸氣機和黃色炸藥的黃左和狄大業等人,簡直是廢寝忘食,因為這兩個項目是楊逸交待的重點項目,他們要什麼楊家提供什麼,待遇也極為豐厚,可兩年時間了還沒有搞出成果來,這讓他們覺得十分慚愧。
楊逸的到來,更是讓衆人有擡不起頭來的感覺,楊逸不但沒有責怪他們,反而多加安慰和鼓勵,同時和他們一起探讨了許久,象蒸氣機大緻已經制出來了,但是由于閉氣性較差,耗能大、體積大、工作效率低,實用性不大。
但這也算是很不錯的進步了,隻要慢慢研究下去,解決了閉氣問題後,蒸氣機投入實用便不再成問題了。
黃色炸藥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展,至少把汞溶解到硝酸中制造出雷汞來了,這東西是極其危險的,楊逸一再警告他們,甯願慢些,也一定要保證安全,甘油、硫酸等物都在提煉過程過當中,其實這些才是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有了這些東西後,如何配制黃色炸藥楊逸是知道的。
玻璃、水泥、座鐘及其它器械的研究制造楊逸也都不厭其煩地一一看了一回,其中玻璃和水泥是在科學院外頭另建了一個小型高爐加以煉制,水泥還沒出成品,楊逸也隻知道水泥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和粘土,具體怎麼燒制以及原料配比卻是不知,這些隻能由工匠們慢慢去探索。除了這些大型研究項目外,院裡的能工巧匠也擺弄出了不少有意思的小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