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要全面完善村官、鎮官制度,要完成巡撫制度,建立新學官員,那些還在玩老一套的官員,朕是決不允許他們繼續待在官位上的。”
說到這裡,會議的調性已經定了。
不是商讨會議,而是宣導會議。
也就是說,這些事情都是已經定好了的,朕今日到這裡來,不是來跟諸位讨論的,朕是來宣布答案的。
“吏部要進一步完善對官員的考核,各省巡撫要督導官員學習、總結,要鼓勵官員大膽辦事。”
“還要嚴查不正之風,貪污之風!”
“朝廷要對貪腐行為絕不姑息!”
“六、要解決農民的吃飯、穿衣、出行問題。”
“各省官員,朕不管他是村官,還是布政使,還是巡撫,都要定期抽時間,到農村裡多走走,多看看。”
“内閣要定期收集各省官員農業生态的總結,内閣也要派京官下去考察,内閣考察的總結要與地方官員的總結做對比,官員不要一天到位坐在官府裡,泡着茶,喝着酒,吃着肉,誰要是願意做這樣的官員,朕見到一個抓一個!”
“還有立法院的官員,立法院的官員也要定期下到各省農村。”
提到立法院的人下農村,你以為真的一直下農村?
這一步其實是為從農村裡選立法代表做改革鋪墊。
立法院的存在,不僅僅是為了立法,還為了監督官府,防止官僚做大。
官僚做大就是對政事不作為,例如立法院可以彈劾首相,地方立法司可以彈劾地方布政使、知府、知縣等官員。
彈劾流程在新的權力改制中,也重新做了定義。
一般官員不得随意彈劾,彈劾被定義在特殊的範圍内。
例如隻有立法院才有彈劾宰相的權力。
一旦啟動彈劾程序,就必須走正規流程,例如必須列舉出彈劾的理由,條理清晰,證據清晰,否則視為立法院大卿失責。
這種嚴肅的官方流程,進一步避免了官員吵架的現象。
别一個地方官員不好好辦事,要彈劾首相來博清名。
而讓各部門官員都定期去農村,其實就是為了防止地方官員不作為,防止單獨的部門搞形式主義。
大殿内一片肅靜。
皇帝繼續說道:“咱們這個國家,依然還是農業大國,諸位不要看上海做的很好,也不要隻盯着武昌交上來的稅,更不要看到北京城的擴建。”
“大明朝有兩億農民,他們在田裡種地,就是農民,他們進城務工,就是農民工。”
“水泥路、房屋、磚瓦廠、林木、石頭開采,諸位看到的新城,都是進城的農民,拿着斧頭、鏟子,用雙手一步步搭建起來的。”
“商人發現商機,組建運輸隊,對國家有貢獻,但是農民、農民工,對國家也一樣有貢獻,而且他們是新城的建設者!”
“朕在武昌,就親眼看見有商人拖欠俸祿不發。”
“對這種行為,朕建議立法院直接立法,凡是惡意拖欠俸祿不發者,抄家,沒收全部家産!”
黃宗羲出列說道:“臣領旨,已經記錄在案。”
“七、各省必須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建立醫院。”
“八、做好各省鐵路局鋪設鐵路的準備。”
第三個五年計劃的幾個重點問題,被言簡意赅地提了出來。
基本上是結合目前國情的一種制定。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崇祯并沒有提及大力發展工業。
但其實處處都需要工業。
例如農村問題,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農具的單一、昂貴,運輸工具的落後,這是不是要依靠工業來解決?
例如學校的擴建,基建的鋪設,全部都是需要依靠工業來解決的。
所以根本沒有必要把工業單獨拿出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