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做夢都不會想到,在這個時代,資本主義剛登上曆史舞台,就有人開始打土豪分田地了。
尤其是在東歐一帶,沙俄統治下的農奴制度,使得社會矛盾日益尖銳,這使得明軍在當地稍微煽風點火,就有一大批人起來搞事情。
最重要的是,明軍有哈巴羅夫這樣的帶路黨,許多事情都變得簡單多了。
其實在遠征之前,明軍就從哈巴羅夫口中了解到了沙俄帝國内部諸多問題和矛盾。
對各個階層那是對症下藥,一來一個準。
例如對農奴,就是解開枷鎖把歌唱,殺了地主分良田,剁了當地官僚。
而對于一些願意合作的地主階級,也采用了拉攏的手段,例如用銀子從他們那裡買糧食,并且鼓勵大明商人與他們合作。
這叫一邊内部分化地主勢力,一邊打壓地主勢力。
以至于明軍挺進莫斯科的速度并不算快。
甚至完全可以用慢來形容。
這也算是明軍的戰術之一。
客觀來說,沙俄帝國的冬天是真的冷,敵國軍隊想要在冬天拿下莫斯科,是真的難。
最大的難點就在于戰線過長,缺乏後勤和根據地。
例如拿破侖,例如小胡子。
他們對這裡都采用了硬啃的方法,也就是所謂的強攻。
這都被證明失敗了。
當然,與他們所在年代這裡國家的實力也有關系。
拿破侖那個年代,沙俄已經完成了彼得大帝的改革,也完成了葉卡捷琳娜的大擴張。
小胡子那個年代,紅色巨人則完成了工業化。
而這個時代,17世紀,沙俄還在帝國的初級階段,彼得大帝還沒有改革。
目前沙俄隻施行了對軍隊的一些改制,模仿西歐的軍事建立了混編軍制。
莫斯科對地方的控制非常薄弱。
這也給了明軍可乘之機。
五月到六月,明軍一直停留在伏爾加河流域以西,在這一帶緩慢推進着,盡最大可能在地方上建立親明的根據地地點。
朱慈烺最開始以為隻有大明朝的農民需要翻身當家做主,沒想到沙俄帝國的農民比大明過去的農民命運更慘。
如果是這樣推算,其實西方世界還是有很多農民需要被解放的?
想通了這一點,朱慈烺心中忽然對西方世界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在他的随軍日志裡是這樣寫的:崇祯二十三年六月十日,大軍解決了12543人的種田問題,這些人獲得土地後,對我們的好感度大大增加,有人給我們送東西,還有人給我們帶路。
他又寫道:我們在這裡也取得了幾個地主和貴族的支持,他們願意跟我們的商人做買賣,這是一件好事,這證明鐵路隊所做的事沒有白費,未來可能會有更多人将東西賣到這裡。
他又寫道:如果大明的經濟和這裡緊密聯系起來,西征軍的任務基本上就完成了。
最後,他用總結性的文字寫道:一開始,我以為的西征,是征服、毀滅,是滿足帝王的好勝心。其實不然,這一路上,我們殺死敵人,卻也做了許多建設工作。我們将農奴解救出來,我們在當地花銀子買食物。我們的鐵路在一步步往這個方向推進,我們的商品正在緊随其後。
這将是一條貫穿世界的經濟帶。
六月二十日,正在應**北邊的承德避暑的崇祯接受到了李定國的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