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不要訂閱!繼續占坑……
跟眼前這些被人視為進士老爺甚至是文曲星下凡的讀書人相比,隻讀完縣學就沒有繼續讀書,後來更是幹脆跑到軍隊當兵的陳百戶雖然不能說是文盲吧,起碼也得是個半文盲。
祖制?
在縣學讀書時倒是偶爾提起過祖制是什麼,再深入的了解可就沒有了。
但是腦子并不是特别靈光,能夠讀完縣學都是靠着死記硬背才完成學業的陳百戶對于其中幾個關鍵點記得卻是特别清楚,甚至達到了死都不會忘的程度。
匠戶、民戶、軍戶、商籍、賤籍等等不同戶籍代代相傳,軍戶家的孩子就隻能從軍,匠戶家的孩子就隻能繼續做工匠,百姓種地的同時還要承擔着最為沉重的賦稅,而商戶們卻在賺錢的同時隻承擔了極少一部分商稅。
陳百戶倒是不關心比如嚴禁百姓和商賈出海經商,所有跟海上有關的貿易隻能由官府壟斷之類的條款,但是陳百戶特别軍戶的孩子隻能從軍這一條以及百姓要承擔賦稅這一條。
如果真的嚴格執行了祖制,那自家的孩子豈不是隻能跟自己一樣當兵,自家的父母親戚豈不是要承擔起很重的賦稅?
是,當兵确實很好,對于很多人來說也算是一條出路,當兵也算是報答皇帝陛下大恩的一種方式,可是人都是有私心的——陳百戶自問可以毫不猶豫的把命賣給朱皇帝,但是陳百戶卻不希望自己的孩子
正所謂蝼蟻尚且偷生,倭國的矮矬子們自然也不願意坐以待斃。
但是在大部分矮矬子們都活不下去的前提下,再想依靠武士和足輕去鎮壓就純屬扯蛋,因為武士也有家人,足輕也有家人,那些武士和足輕也同樣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家人死去。
所以就出現了大批武士和足輕聽宣聽調不聽令的情況,任由幕府以及衆多藩主、大名喊破了嗓子,說幹了口水,那些武士和足輕依舊不願意配合幕府的封鎖令。
德川家齊也極為頭疼——不徹底封鎖住那些已經有麻風病患的村子,就意味着麻風病根本無法控制住,很快就能蔓延到整個倭國,繼而再向外瘋狂擴散,想要封鎖那些村子,就不可避免的會影響到大量武士和足輕的家人,那些武士和足輕就不願意配合。
這踏馬不是陷入死循環了嗎?
德川家齊現在已經不擔心自己能否解決掉麻風病,甚至都不關心自己能否取代光格賤仁成為新一代的添黃,德川家齊更加擔心的是,如果因為幕府沒有徹底完成封鎖而使得麻風病傳入了大明,大明的皇帝陛下會怎麼收拾倭國。
棒子、緬甸、南越等一大堆已經徹底消失在曆史當中的藩屬國,大概就是倭國的前車之鑒?
越想越頭疼,德川家齊幹脆望着渡邊右衛門和松下一晚等人問道:「那些武士和足輕不願意配合的問題,你們有什麼想法?」
….
被德川家齊這麼一問,渡邊右衛門和松下一晚等人頓時感覺有些蛋疼。
身為在大明留過學的遣明使,渡邊右衛門和松下一晚等人都知道大明的軍制,知道大明是異地為兵,山東的兵源會補充到其他任何一個布政使司的駐軍但是絕對不會補充到山東的駐軍,渡邊右衛門和松下一晚也知道這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渡邊右衛門和松下一晚的心裡同樣清楚,盡管大明的答桉就擺在眼前,但是這個作業卻沒辦法直接照抄。
因為大明的軍隊是由五軍都督府控制而不是由哪一個将領或者貴族控制,各地的布政使也沒有權力插手駐軍的事情,但是倭國的武士都是歸大名所有而不是歸倭國朝廷和幕府所有,那些足輕也是歸藩主所有而不是歸倭國朝廷和幕府所有。
如果武士和足輕都歸倭國朝廷
所有,恐怕倭國朝廷早就在第一時間幹掉幕府了。
反過來講也是一樣,如果武士和足輕都歸幕府所有,恐怕幕府也會在第一時間幹掉倭國朝廷。
再進一步推斷可證:如果幕府想要收攏各地方藩主、大名手中的武士和兵權,隻怕那些藩主、大名會第一時間倒向倭國朝廷。
所以,這事兒也同樣陷入了死循環。
沉默了好半天後,渡邊右衛門才皺着眉頭說道:「如果依靠現有的武士和足輕無法完成封鎖,将軍閣下何不調回天竺那邊兒的武士呢?他們的家人都已經跟着他們去了天竺,這也就意味着他們不會有什麼顧慮。」
隻是渡邊右衛門的話音剛剛落下,松下一晚卻忍不住反駁道:「想要調回天竺那邊的武士,就必須先從倭國本土征調一批武士前往天竺,這同樣會使得幕府能夠直接控制的武士、足輕數量大大降低,反而會更加不利于幕府吧?」
松下一晚的一通分析,直接讓渡邊右衛門和德川家齊都陷入了沉默。
在倭國,不識得漢字、不能講一口流利的大明官話,可是會被所有貴族、藩主、大名集體嘲諷的。
換句話說就是那些藩主、大名之類的在倭國也算得上是精英群體,他們又怎麼可能看不透犬養聞洪和野尻西勁的騙術?
【鑒于大環境如此,
然而現實就是他們也被犬養聞洪和野尻西勁給唬住了。
「有明國皇帝的名頭頂在前面,倭國現在上上下下都沒有人認為犬養聞洪是錯的,自然也就不會懷疑他說的其他東西是真是假。」
「野尻西勁的情況也差不多,表面上看,他們兩個完全是在為倭國以及倭國的平民考慮,很多藩主和大名已經被他們兩個給唬住了。」
光格賤仁有些傻眼,甚至不敢相信自己耳朵聽到的。
這踏馬也能行?
人家大明皇帝可以号召大明百姓給大明的孩子多吃雞蛋,是因為人家大明現在是趴在整個小破球的身上吸皿,有些整個小破球的資源供應才會不缺雞蛋。
….
人家大明皇帝可以在大明推廣鄉村醫生計劃,是因為人家大明有足夠多的讀書人,而且中原堂口曆來就有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傳統,很多讀書讀不出名堂的讀書人也确實會選擇從醫,所以人家大明皇帝可以這麼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