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曹操喊我去盜墓

第一百三十八章 活葬!

曹操喊我去盜墓 潇騰 1820 2023-04-12 00:54

  最重要的是。

  這《齊史》雖然與海昏侯墓中的竹簡、木牍放在一起,但後世考古中卻并未發現,也不知是被水徹底泡壞了,還是被人盜走了。

  總之,直到吳良穿越之前,考古界也還沒有發現齊國乃至其餘五國自己的史書。

  因此後世有關秦朝之前的曆史知識基本都來源于西漢年間司馬遷編撰的《史記》。

  盡管有史學家根據《李斯列傳》所記載中的“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推測,當年秦始皇雖然燒了六國和民間收藏的書籍,但秦國官方收藏的書籍并未燒毀。

  而後來劉邦先于項羽入關鹹陽之後,蕭何直奔秦朝皇家圖書館,搜集了大量珍貴的圖書典籍,以至于後來項羽火燒阿房宮,這些史書已經被蕭何提前帶走。

  再加上漢朝建立後,世間還有許多活着的六國傳人。

  如此司馬遷一邊翻閱蕭何當年搶救出來的珍貴史書,一邊四處走訪尚存于世的六國傳人,才終于完成了《史記》這部曆史巨作。

  但饒是如此。

  這些史學家也都承認,《史記》并不完美,其中有不少謬誤之處,隻能将其評為後世發現的最接近真實的記載先秦史料的巨作,不可盡信。

  除此之外。

  對于以上的推斷,吳良心中也有疑問。

  既然蕭何從阿房宮圖書館中搜集了大量珍貴的圖書典籍,其中也包括六國史書,那麼為何許多其他秦朝之前的圖書能夠留存到後世,偏偏六國史書就一部、甚至是隻言片語都沒有留存下來呢?

  

  想着這些,吳良終于再也無法按捺自己,當即吹去這部總共有……在動手之前,吳良特意清點了一下,總共64卷之多的《齊史》之上的灰塵……而後極為小心的捧起放在最上端的一卷,又極為小心的攤開竹簡進行查看:

  《齊史》

  武王克殷

  首封太公于營丘

  國名為齊

  齊多夷

  順者太公順之簡之

  亂者太公伐之逐之

  國立

  ……

  這就是《齊史》!

  吳良當即确定了下來。

  這裡面記載的就是周武王姬發建立大周王朝之後,封姜子牙前往營丘(今淄博東北部)建立齊國的事情。

  同時,這裡面的記載與《史記》又略微有了一些不同。

  《史記》中說,當時齊國境内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夷國,夷國不服管教,姜子牙就選擇了入鄉随俗,不去講究那些繁瑣的禮數,于是齊國很快就安定了下來,逐漸發展成為大國。

  而在這個《齊史》中則說,姜子牙到了封地之後,服從他的夷國他就順從當地的風俗,簡化那些繁文缛節,不服從他的夷國,就攻打驅逐,于是齊國很快安定了下來,逐漸發展成為大國。

  由此可見,後世學習的自《史記》中總結出來的秦朝以前的曆史,還真是與被秦始皇燒毀的六國史書有着一定的出入。

  想要搞清楚真正的六國曆史,僅憑一部《史記》還真就很難還原曆史的真相!

  況且吳良隻是看了一眼,便更願意相信《齊史》中的記載。

  以史為鑒。

  任何一個政權的建立,尤其是像齊國這種空降的政權建立,必然會觸及許多人的利益,從來就沒有通過妥協與讓步可以令對方信服的例子。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