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決定做智氏的家臣之後,他需要展現自己的才能。
這樣一來,智瑤發現子貢不止擅長經商,連帶雄辯也是非常厲害,尤其難得是對管理以及其它事務也展露出了不俗的看法。
說起來好像也對?經商本身就涉及到多種層面,沒有靈活和敏銳的思維,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巴,怎麼跟人進行商業談判,推銷自己的商品。
想要将商業做大做強,又怎麼可能缺了妥善的管理?
至于說對格局的觀察方面,哪裡需要什麼商品,哪些商品又在哪裡能賣得最好,獲取最大的利潤,肯定需要足夠的眼光。
“賺大了啊!”智瑤簡直是太高興了。
隻不過,智瑤知道子貢不會永遠在智氏當家臣,會留多久則是不太好說了。
子貢本身就是貴族,要不然也沒有可能将商業做大做強。
目前還不是戰國時代,很多事業需要一定的身份才能做,比如做買賣就必須有個貴族的身份,原因是非貴族無恒産。
恒産也就是土地、勞力以及資源,也就等于需要擁有封地和屬民。
當然,因為到了春秋晚期的關系,太多國家遭到滅亡,一些被滅亡國家的貴族失去封地,逃到其他國度的為了生活下去必須有所收入,很多失去封地的貴族選擇投奔其他貴族當家臣,一部分則是操持其它事業,更多是吃老本到死。
那些選擇操持其它事業的貴族,他們一般選擇當純粹意義上的“貨物搬運工”了……也就是不再自産,專門向貴族采買貨物運到其它地方銷售,算是諸夏最早的一批二道販子。
事實上,失去封地的貴族成為諸夏最早的二道販子很合情合理,他們逃亡時有攜帶财帛,等于說是有原始資金。本來的貴族出身代表會有一些人脈,貴族總是需要給同階層一些面子,采購物資才能進行;像是普通的黎庶,他們即便是有屬于自己的私人财産也會很少,即便有錢财也不夠面子向貴族大宗采購,怎麼搞商業運作呢?
智瑤在孔子離開後,拜托老子以及子貢教導學伴,自己則是幹别的事情去了。
晉國多面環山,以地理位置來說算是好壞參半。
多山代表有險可守,多山又代表可作為耕地的區域減少,不是好壞參半又是什麼?
另外一點,晉地的土地并不肥沃,西北部和東北部的環境還非常糟糕。
晉國西北部,“霍”地以及“蒲”地土壤鹽漬化着實嚴重,别說是農耕了,青草都不長一茬。這邊的土壤鹽漬化得到改善,要等黃河改道沖刷一番了。
而在東北部那邊屬于濕地,經常發生洪澇災害,沼澤可謂遍處,各種猛獸以及蛇蟻簡直多到吓人。
比較要命的是晉國東北部屬于智氏的封地,更加要命的是後世被稱呼為太行山的區域同樣是智氏的封地,也就别看智氏的封地看着好像挺大,實際上卻是難以開發的地盤占了多數。
當然,沒用是對春秋人來說,智瑤并不那麼覺得。
就說太行山區域吧?春秋人一聽連綿的山脈就發懵,認為的資源也就樹木以及可獵殺的各種動物;智瑤卻是知道那邊有些相當多優質的煤礦以及目前算是很珍貴的銅礦和金礦、鐵礦資源,暫時用不上的钼礦和鎢礦亦是儲藏豐富,更不用說各種中藥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