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是四月,去年會盟時與突厥相約今年起兵,突厥人也遵守了盟約,未曾進兵高昌,隻是他們屠了龜茲……
突厥人興兵作戰是個什麼樣子,相信陛下比臣清楚,若再晚的話,就算阿史那求羅不想與大唐交惡,他的部下呢?
臣覺得不能再等了,起碼要讓突厥人知道,高昌已受大唐庇護,不容輕辱,不然突厥人席卷西域,戰火蔓延之下,早晚有人會違背盟約,對高昌用兵。
到了那時,就算去質問突厥王庭又能怎樣?”
這番話自然不是出自宇文玉波之口,是左仆射李靖說的,本來定下的用兵時間就是今年的四五月間。
張士貴已陳兵張掖多時,張倫去年年底的時候便從西海領兵到了涼州,薛萬徹所率領的本部騎兵也已到達涼州歸入張倫麾下。
所以冬天裡聚集在西北的各路騎兵所部,就已經去到了兩萬五千人,糧草辎重等也早已陸續運抵河西,供大軍食用裝備。
一支成規模的騎兵集群正處于随時整裝待發的狀态之中。
别看比照突厥起兵十餘萬,大唐這裡才兩萬多騎兵,兵力上相差甚遠。
可經曆過隋末戰亂的大唐騎兵,是大唐如今手中最為鋒利的刀劍,和突厥那種七拼八湊而來的草原騎兵有着本質的不同。
真要有心的話,這兩萬多人的大唐騎兵一股腦的沖入西域,給阿史那求羅來上一下,勝負還真不好說。
唐軍最大的困擾就是比突厥人更為依賴後勤補給,而且長途跋涉之下,按照中原的兵法來說,就是有勞師襲遠之憂,除了這個,戰鬥力之類的反而不用太過擔心。
而李破也并不想在此時大動幹戈,隻是做出了戰争的準備,可戰争的目的卻絕對不是要對西域大規模的用兵,為的還是防止有突發事故出現罷了。
李靖和徐世績有鑒于大唐和突厥結盟,所以他們的建議也是先派輕兵去高昌,看看突厥人的反應再做決定。
大緻的意思就是如果你不仁的話,那就别怪我不義,風格上非常符合中原一貫的政治軍事思想。
直到現在,其他的都在按照大唐和突厥簽訂盟約時的預期在進行,兩邊都沒有做出背盟之事。
唯一有點意外的就是高昌的國王和王後不太着調,眼見風頭不對,先就撇下高昌的臣民跑來了大唐。
李破就此問了問宇文玉波他們是怎麼想的,得到的回答都是麴文泰膽小,怕被突厥人順手給宰了,于是便想獨自跑路,卻被她察知,于是兩人一起熘了出來。
從她的隻言片語當中,李破猜測應該是麴文泰對西突厥王賬太過谄媚,為讨統葉護可汗的歡心,做了不少工作,在西域傳開了。
再加上國中有不少回纥人,嚷嚷着要為可汗效死,麴文泰害怕了,所以才會離國來大唐避難。
…………
至于真正的原因,李破也不打算細究,那太沒必要了。
高昌的這兩位都不太聰明,他們一旦離開了高昌,不管是對誰來說,他們的價值都急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