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朝廷之事,非我所裁。”————————【北史·元順傳】
曹操與郭嘉口中的‘并州劉公’,眼下應該改口稱‘太尉劉公’。
其實就連劉虞本人都不敢相信,自己這起起伏伏的仕途中,竟然還能再度坐上三公的位置。想起自己累經太尉、大司馬、太傅等上公顯位,最後漸落得州牧、刺史,雖然大司馬等位是董卓封拜的矯诏,但也是表現了劉虞權勢漸弱的事實。或許前面的上公都是出于各種政治目的與企圖,後來的刺史才是最适合劉虞的位置,但劉虞心中又怎麼甘願?
好在他最後還是時來運轉,哪怕是經曆了公孫瓒、幽州大敗的事後,聲望稍有折損,但他依然是漢室宗親裡最出色、最有名望的領頭人,加上在幽州、并州出色的政績,這次重新被皇帝看重,接任死去的朱儁為太尉,正是明證。
由于奉诏的晚,劉虞比曹操要晚幾天才得以回到長安,在入宮例行觐見完皇帝、參加封拜三公的儀式之後,他立即展現了沉着幹事的作風,開始接手朱儁留下的工作,然而在上任伊始,骠騎将軍董承就給了躊躇滿志的新任太尉一個釘子。
“用人之權,皆自上出,我豈能擅自薦舉?何況曹操雖調任長安,但其征西将軍一職也不是非補不可。”劉虞神情不悅的看着董承,淡淡說道:“四征四鎮等重号之将,皆有事則設,無事則廢,如今雍涼安定,羌胡歸順,哪裡會戰禍之患?将軍欲要樊稠接任征西,恐怕有些不合時宜。”
董承全然沒有将眼前這個文士出身的老人放在眼裡,他擺足了氣勢,聲音冷然的說道:“劉公才從并州來,尚且不知内外情勢。國家兇懷大略,立志恢複祖宗功業,不論是宣威西域,恢廓漠北,雍涼都是重中之重。現在若是能有一将統率其軍,不忘操練,他日北出朔方、西進玉門,行軍作戰是何等便利?再者,朝廷兵制新定,三輔之地隻由南北軍、并郎衛、兵衛等足以拱衛,故樊稠等兵須得移駐他處,或是就地編入南北軍……”
看着劉虞認真傾聽的模樣,董承假意歎了口氣,拿起了死去的朱儁作幌子:“當初朱公尚在,還曾與我商議過此事,對我所言大感贊同,豈料後來……”
“朱公偉當真說過這些話麼?”劉虞好奇的問道:“郭長史離任前,正好與我說起過此事,當初新定兵制,天下各地裁撤、整編兵馬。朱公偉便想過将樊稠所部裁改為郡國兵,放歸其各自鄉裡駐守……如何又有移駐之論?”
董承心裡不悅,強自說道:“這是後來他與我商議的,郭奉孝哪裡曉得?當初裁兵是為了裁撤外軍,以免生事,樊稠所部都是西涼精銳,這些年經曆大小戰陣無數,為國家拿過多少戰功,若是撤了,豈不寒心?”
“那,不如上疏陛下,請将樊稠所部歸入南北軍?”劉虞看似提出了一個不錯的建議:“依當前西北形勢,征西一職,似不便再設。”
董承當然想讓樊稠率部編入南北軍,甚至在一開始他還打算設法讓樊稠擔任衛将軍,這樣統領南北軍就名正言順。可他也知道這隻是想想而已,皇帝根本不會給他染指禁軍的機會,甚至連将樊稠留在長安都不放心,要不是之後發生了那麼多風波,董承重新得到皇帝的‘重視’,恐怕樊稠早已被哪個借口裁撤遠戍了。
當然,樊稠做不得衛将軍,倒是可以去接替曹操留下的空缺,隻要當了征西或是鎮西将軍,雍涼二三萬兵馬皆受其節制,董承以後在朝中也就真正高枕無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