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蒙陛下親灑宸翰,鋪述三子屯田足食之事,俯以賜臣。?火然文???w?w?w?.?ranwenA`com”【禦書屯田三事跋】
曹操與劉備二人羽翼未豐,對朝廷的态度還算恭順克制,是故皇帝也沒有将其視為死敵,而是看做是可以拉攏、收編的對象。在此之前,皇帝已經見了不少如司馬懿、周瑜、法正等曆史上的名人,對于曹操、劉備這兩人,皇帝心裡一直都是很想見上一面的。
他曾想過,若是有朝一日能見到這兩人同時站在自己面前,順便算上孫權,對自己俯首稱臣的樣子,那一定會讓自己在心理上獲得極大的滿足。至于如何在朝堂駕馭這兩人,皇帝對自己很有信心,也将其當做一個挑戰。
既然在此刻的環境下二者尚未真正養成野望,還有一顆算是為國為民的心,那麼皇帝也不該惡意的敵對。尤其是劉備,且不論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至少在此時,皇帝出于各種政治、利益上的考慮,以及各類事件的發展趨勢,他也要對其示以優容。
“如今朝廷振作,想必以後不會再有宵小敢行此違逆之事。”說着,皇帝的笑容有些譏諷,這話連他自己也不太信,他複又說道:“劉備本是齊相,因緣際會,複為徐州牧陶謙署任沛相。如今青州喪亂,路途多險阻、盜賊,再使其返程,也難濟其急難。何況乎有呂布在彼?”
趙溫與荀攸微微低下了頭,靜待皇帝的部署。
“即刻頒诏,念劉備勞有前勳,敬守忠義,轉沛國相。”皇帝略一思忖,繼而說道:“聽聞他還是我漢家宗親,那便再封其為宜城亭侯,朝廷給了他如此優待,且看他要用什麼來回報朝廷!”
這似乎有要與曹操彼此既合作、又牽制的意思了,荀攸心中一動,忽然聯想到了某個名望卓著的宗親、以及劉備與大儒鄭玄、孔融等人交好的傳言,或許……皇帝要在劉備身上預埋暗棋了。
“臣謹諾。”趙溫毫不含糊的答應道:“劉備此人聲名不顯,臣也未聞其有何忠君之事,但觀其乃宗親遠支,得朝廷優渥如此,理應竭力盡命,報效于陛下。”
話很熨帖,皇帝也深以為然,想了想說:“還有呂布,他在北海相任上做的不錯,又是剿平盜賊、又是安撫百姓、還發現了遼東太守公孫度侵犯他郡、私設州官等不法情事。種種勳勞,朝廷理當旌表,彼讓魏續暫代東萊太守的表奏數月前便呈上來了,這會子将其诏準。至于呂布本人,則改拜為安東将軍,督青州軍事,領北海相如故。”
呂布本來是安漢将軍,如今轉拜為安東将軍,說起來除了有督青州軍事的權力以外,并沒有多大的差别。因為在漢代,四征、四鎮等将軍還未正式形成體制,四安将軍還是魏初才開始興起的,此皆位于雜号将軍之列、居于衛将軍之下。
荀攸知道皇帝有意拔高呂布在青州的地位,使其能更好的與袁譚抗衡,最好是能與田楷等人達成三方平衡,不使一家做大。作為朝廷布置在青州,防止袁紹将勢力往南延伸的棋子,僅給個督青州軍事的權力,将軍職的雜号改成另一個雜号,似乎還不夠。
此外,荀攸知道皇帝早有創新制度的想法,正好借此試一下水。
果然,當荀攸将想法告訴了皇帝之後,皇帝當即拊掌說道:“荀君倒是提醒了我,我漢家肇基以來,唯有大将軍、骠騎将軍、車騎将軍、衛将軍、前後左右将軍才稱尊貴。餘者雜号将軍皆主征伐,事訖則罷,然未有定規,今日正好趁着此事,将其職權詳加甄别,以規定制。”
荀攸與趙溫聞言,皆側耳旁聽。
“前後左右将軍之下,設‘征、鎮、平、安’四方将軍,取‘真正平安’之意,彼等将軍各司其職,其‘征’字将軍專以征伐外寇異族為主;‘鎮’字将軍則以鎮守、防患新辟、大亂初定之地為主;‘平’、‘安’則以平息州郡内亂為主,視戰事大小,而設将軍或中郎将。四方将軍以下,便是各雜号将軍,戰事遣将,依軍職分上下。”皇帝輕聲說道。
依據不同的戰争功能與烈度來劃分四方将軍的職能,類似于後世的某方向軍區司令或者集團軍司令,在皇帝的設想中,像是中原這些腹地若是承平、歸化已久,境内無事,就不需要設置四方将軍。而若是像揚州、荊州這樣多生民亂的邊地,就需要根據上述規定的條件安排不同的将軍守備。
對待域外的土地也是一樣,一開始用‘征’字将軍承擔方面軍總領的權責,待土地歸我版圖之後,再改設‘鎮’字将軍于當地鎮守反叛餘孽,随後根據其地的歸化程度逐漸削減四方将軍的等級,這也是一種将異域變為殖民地、再變為中華固土的過程。
前後左右将軍及以上諸将負責屯兵京師,警戒四方;而四方将軍及以下各将就負責為朝廷開疆辟土,剿平内亂,當然,這些将軍都是權時之制,皆不常設。
荀攸略微思索後,道:“陛下此舉确能劃清職司,也有循序而漸進之意,隻是現有鎮南将軍劉表,鎮北将軍公孫瓒二人是否也照如此辦理?”
“彼等名号不變,其職權則以我方才所言,依此辦理。”皇帝沉吟道。
一句說完,荀攸緊接着又是一句,像是在挑刺,又像是真的在為皇帝仔細斟酌這次不大不小的軍職改制:“陛下适才所言,若是新辟之地,則設之以‘鎮’,其後該地漸次歸化,則降為‘平’、‘安’。愚臣淺見,鎮将之權,尤勝于平、安,若有如董卓等逆臣,擅居兵權,不服诏令。假稱其地仍有寇亂,不肯降秩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