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舌戰群臣,公主上門
太極殿。
李世民坐在龍椅上,底下大臣分文武兩班站好。
尉遲恭和長孫無忌已經從幽州城回來了,李世民派了其他人接任幽州都督。
劉景站在中間的位置,前後的人明顯跟他保持距離。
劉閻王的名頭不是白叫的,就算他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可别人看在眼裡還是膽戰心驚。
戶部尚書正在說國庫的錢糧不夠,春耕又遇到了問題的事情。
李世民看着奏折,心裡很是煩悶。
一個朝廷的運轉,最重要的便是錢糧。
官員要發俸祿,軍隊要吃饷銀,百姓赈災要糧食,都是錢的事情。
“好了,朕會想辦法。”
李世民無奈地說道。
錢的問題最難想辦法,不過是拆了東牆補西牆,北邊的百姓沒飯吃,就找南邊的百姓多要稅收。
“衆位愛情還有什麼事情要上奏?”
李世民俯視群臣。
衆人相互議論一番,沒有人出來說話。
房玄齡看了看劉景,仵作入品級的事情,他昨天和狄仁傑說過了,按理說,劉景應該知道吏部不同意。
劉景注意到了房玄齡的眼神,便走出來,拜道:“皇上,微臣有事啟奏。”
終于來了....
李世民直了直身體,問道:“愛卿請說。”
朝堂上,李世民對劉景格外客氣,這事大家都習慣了。
劉景出列拜道:“皇上,微臣請求将大理寺仵作楚青列為從九品下,特設驗屍官一職,俸祿同大理寺獄丞。”
這話說出來,朝中頓時一片嘩然。
劉景想讓大理寺仵作入品級的事情,大家都聽說了風聲,主要是吏部那邊說的。
他們還以為是謠言,沒想到是真的。
李世民故作為難狀,說道:“此事...吏部如何看?”
李世民點名吏部發表意見。
吏部尚書高士廉走出來,拜道:“回皇上,此事中書令與老臣商議過,老臣覺得此事不妥。”
“仵作乃是賤業,三十六行最末,如何能入品級,此事老臣不同意。”
古代三十六行,仵作是其中的一行,屬于最末流的一行。
社會上的人,就算是窮得沒褲子穿了,也不屑于去當一個仵作。
因為仵作接觸的是屍體,太低賤了,而且世襲,子孫三代不能為官。
像電視劇裡,一個王公貴族子弟親自驗屍,這是絕對不可能。
這就好比逼着皇帝吃屎一樣。
所以,上次劉景作為大理寺少卿親自為崔賀驗屍,族老崔靜才那麼震驚。
其他大臣見高士廉說話,也跟着附議:
“皇上,仵作自秦以來便是賤業,從未有入品級的說法。”
“自古沒有仵作入品流的說法,此事荒誕不經。”
“微臣反對,此事絕不可為。”
“臣也反對。”
一群大臣無一不反對劉景的提議。
面對這麼多大臣反對,李世民有些無奈地看着劉景,示意他自己出來說說。
劉景走出來,對着李世民一拜,然後側身對着衆位大臣,說道:“衆位不同劉某的提議,無非是說仵作賤業,自古無先例。”
“此等皆是迂腐之論。”
底下的大臣見劉景說話,都有些害怕,但還是不同意。
高士廉說道:“劉少卿,古來仵作都未曾入品,若是我朝将仵作入品,豈非要淪為後世笑柄。”
魏征走出來,拜道:“我也以為仵作不可以入品,此乃古之賤業。”
高士廉養育過長孫皇後,魏征是出了名的頭鐵,有他們兩個在前面頂着,後面的大臣無所畏懼,都表示反對。
一時間,朝堂上除了房玄齡、秦瓊、程咬金這些關系好的不反對,其他都在反對。
劉景冷眼看着這些人瞎比比,李世民不鹹不淡,也不表态,就任由這些大臣去說。
等他們都說完了,劉景微微一笑,對高士廉說道:“高尚書所說,無非兩個意思:第一,仵作自古以來是賤業,從未有入品級的先例;第二,仵作不重要,如實入了品級,怕後世恥笑。”
高士廉點點頭,他就是這個意思。
魏征也贊同劉景的總結,就是這麼回事。
劉景笑道:“拿好,就由我來說說為什麼可以将仵作入品級。”
“第一,古人沒有先例,難道就不可為?若是我等非要與古人一般,何不學巢人氏住在樹上?何不茹毛飲皿?”
“便是朝政,古代也有商鞅變法,商鞅所行之法也是違背古訓,卻令偏居一隅的秦國統一六國。”
“所以,古人未有先例便不可行,此論可以休矣。”
“第二,仵作不重要,若是入了品級,恐後世恥笑,此論亦是荒謬。”
“國以民為本,盜賊作奸犯科,殘害百姓,要想破案抓住賊人,必須仵作驗屍。”
“好比上次宮宴投毒案,若是驗不出草烏毒,如何能将崔浩正法?”
“所以,仵作乃是破案的關鍵,也是保百姓平安、護衛朝廷的重責。”
“高尚書,下官此論,您可同意?”
高士廉感覺哪裡不對勁,但是劉景所說邏輯上嚴絲合縫,把他的言論駁回了。
“劉少卿所言不錯,隻是....”
高士廉有點糊塗了。
劉景呵呵笑道:“高尚不同意的兩個理由都說清楚了,難道還是不同意?”
高士廉轉頭看魏征。
魏征表示他無法反駁...
魏征此人耿直,做事直來直去,哪裡比得過劉景巧舌如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