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群臣刁難,禦前斷案
崇化坊。
狄仁傑已經在劉府住下,與他同住的是從家裡帶來的保姆。
一應家具買好了,房間就在離劉景不遠的地方。
今天還收到了狄仁傑老爹狄知遜的信,說請劉景多多照顧。
曹大媽帶走狄仁傑的時候,狄知遜其實也不願意,這麼小的孩子就帶走,父母舍不得,也不放心。
最後見到了禦賜金牌,這才放狄仁傑到長安城。
有禦賜金牌,就代表皇帝的意思,自己兒子六歲便能得到皇帝的青眼,日後的前途不可限量。
劉景走進狄仁傑的房間,見到書架上放滿了自己給的書。
從《犯罪學》到《法醫學》,所有與查案刑偵有關的書都有。
“小英,喜歡這些書嗎?”
劉景進來,看到狄仁傑正在和哮天犬玩得開心。
這條警犬很聰明,既可以給狄仁傑當玩伴,又可以當幫手,劉景就把哮天犬給了狄仁傑。
狄仁傑摸了摸哮天犬的狗頭,說道:“這些書沒必要看,大人不是全部交給我了嗎?”
劉景将系統給的知識傳授給了狄仁傑,這比自己看書學習快得多。
劉景說道:“走吧,皇上宣我進宮,帶你一起去。”
狄仁傑也不多問,他知道李世民要幹嘛。
昨天劉景上書舉薦狄仁傑為大理寺丞,一個六歲的孩子,從古至今沒有這個先例。
朝中文武百官知道了,肯定會群起而攻劉景,說劉景胡作非為。
換了一身官服,狄仁傑也收拾一下,然後劉景騎馬,狄仁傑坐在前面,慢悠悠往禦書房去。
騎馬到了朱雀門,劉景下馬步行,往裡是皇城,不得策馬。
牽着狄仁傑的小手,進了承天門,路邊的侍衛都用好奇的眼神看着劉景和狄仁傑。
狄仁傑也好奇地打量着周圍的建築,雖說少年老成,畢竟是孩子,到了一個陌生地方,也會心生好奇。
快到禦書房時,秦瓊迎面走過來,腳步有些倉促,把劉景請到一邊。
看了一眼狄仁傑,秦瓊面露無奈之色,說道:“劉少卿,你還真帶一個六歲的孩童入宮?裡面已經聚集了許多大臣,他們都來彈劾你。”
劉景笑道:“他們如何就知道了?”
看來盧欽在大理寺說的話還是起了作用,這些官員忌憚自己,都指望劉景早日滾蛋。
秦瓊說道:“劉少卿這幾日威震長安,哪個官員不怕你?”
“舉薦六歲孩童當大理寺丞,這太荒謬了。”
狄仁傑全程靜靜地看着秦瓊,臉上毫無波瀾,小手好奇地摸了摸秦瓊的金锏,然後吐槽道:“鎏金的,裡面是銅。”
秦瓊無語地看着狄仁傑,揪了揪耳朵,說道:“廢話,誰拖着幾十斤黃金打仗?不怕被敵人摳掉?”
狄仁傑白了秦瓊一眼,他不喜歡跟智商一般的人說話。
劉景笑道:“多謝秦将軍提醒,我早料到會這樣,沒事的。”
舉薦六歲的狄仁傑成為大理寺丞,他們不反對才見鬼。
這麼好的攻擊劉景的機會,他們怎麼會放過。
秦瓊見劉景早有準備,這才說道:“那行,你随我來。”
秦瓊帶路,劉景牽着狄仁傑進了禦書房。
裡面,吏部尚書高士廉,谏議大夫魏征,禦史大夫張玄素,還有其他一幫子世家大族的官員,擠在禦書房裡七嘴八舌說劉景做事太荒唐。
李世民坐在正首,被吵得腦瓜子嗡嗡的。
秦瓊走在前面,說道:“劉少卿到了。”
聽說劉景到了,鬧事的大臣紛紛閉嘴,轉頭看向劉景,讓出一條路。
李世民擡頭,正看到劉景牽着一個小屁孩進來。
啧....
李世民肘撐在案上,忍不住捏了捏兩眼之間的山根。
劉景這人能力确實出衆,兩天破兩個驚天大案。
但也确實能折騰,每次都把整個長安官場攪得天翻地覆。
“微臣劉景拜見皇上,見過各位大人。”
劉景大搖大擺走過去,對着李世民拜道。
狄仁傑到了跟前,有模有樣地拜了一拜:“草民狄仁傑,拜見吾皇。”
“草民見過各位大人。”
在場的衆人剛才吵吵嚷嚷,但見到劉景的時候,反而不敢再說話了。
劉景現在收獲了一個外号:劉閻王。
長安城官場流行一句玩笑話:劉景要你三更死,誰敢留你到五更。
李世民睜開眼睛,靠在背幾上,微微點點頭,看了一眼狄仁傑,無奈地開口道:“劉少卿,可知朕宣你進宮所為何事。”
劉景拜道:“應該是微臣舉薦狄仁傑為大理寺丞的事情。”
李世民心中罵道:臭小子知道還這樣。
李世民沒有跟劉景說話,而是轉頭看着狄仁傑,說道:“你便是狄仁傑?”
狄仁傑拜道:“草民便是。”
李世民點點頭,又轉頭跟劉景說話:“你的奏折朕看了,各位愛卿也知道了,我們都覺得不妥。”
“大理寺乃是朝廷監察百官、審理刑獄之處,不可兒戲。”
“狄仁傑不過六歲稚童,如何能擔任大理寺丞之職。”
大理寺作為三司之一,地位十分重要,它是保證大唐律法刑獄公正公平的地方,絕對不能出任何問題。
讓一個六歲的孩子擔任大理寺丞,簡直荒謬。
吏部尚書高士廉走出來,拜道:“皇上所言甚是,劉少卿所言荒誕不經,該責罰。”
這個高士廉是長孫皇後的舅舅,對于皇後和長孫無忌有養育之恩,身份特殊,此時擔任吏部尚書一職。
魏征也拜道:“微臣贊同高尚書所言,大理寺專司法度,豈可兒戲。”
禦史大夫張玄素卻站着不說話。
其他官員見高士廉和魏征開口了,紛紛開口譴責劉景胡作非為,居然舉薦一個六歲孩童為寺丞,此事太過荒謬。
“皇上,劉景近日所作所為肆無忌憚,搞得人心惶惶,微臣以為他不适合大理寺少卿之職。”
“舉薦一個六歲的孩子當大理寺丞更是荒謬,滑天下之大稽。”
“微臣請求罷免劉景,将其重新流放。”
一幫子大臣趁機發難,想把劉景排擠出長安城。
李世民聽着這些大臣的抱怨,心中微動:把這小子流放的主意不錯,上次流放歸義鎮,居然培養出一大批能人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