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朕教導他?指不定誰教導誰!
朱棣倒也理解他們,說道:“不行嗎?那行,既然你們不肯來,那朕來,朕要在忽蘭忽失溫一帶,建兩個城,朕将來走親戚,總得有個落腳的地方吧?這年齡大了,也住不慣這個帳篷,是吧?你得體諒體諒朕,朕再派點兵,運點糧食。”
“以後誰打你,就是打我!”
然而,面對老爺子朱棣的話,那脫脫不花大汗卻突然站了起來,對着朱棣說道:“這裡是我們的土地,你們怎麼能在這裡建城呢!”
“既然這樣,咱們就戰場上見吧!”
對于建城之事,所有人都清楚。朱棣清楚,如果能夠在這裡建城,那這一片土地就注定是他們的。
如果那脫脫不花大汗真的答應,這一場仗,他朱棣不打都行。
而那脫脫不花大汗自然也是清楚的。
這種事情,他是絕對不允許發生的!
這種要在他脖子上放刀的事情,他們絕對不可能答應!
面對對方的威脅,朱棣頓時一笑:“好!”
“朕警告你,打的時間越長,我的要價越高!”
“老二老三,去,陪陪脫脫不花大汗喝喝酒,買賣不成仁義在,這以後成了親戚,見了面别不好意思。”
一瞬間,場中大笑聲起。
被奚落一番的脫脫不花大汗立馬便從那帳篷中離去。
至于朱棣,對于那脫脫不花大汗的離開,卻絲毫沒有在意。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是一直以來的規矩。
另外,就算殺了這脫脫不花大汗,鞑靼部也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所以就這麼看着他離去。
而随着這些人的離開,朱棣也清楚,這一場大戰,就要開始了......
經過了這麼些年,這些塞北的部族也學會了先禮後兵的招數。
隻是可惜啊。
如果真的能在這裡修建一座城池,這仗,就好打多了.....
這裡畢竟是那些塞北部族的家鄉,而他們明軍,就是再厲害,終究也是無根之木。
無法在這裡長時間的站住腳啊.....
不過感歎了一聲後,朱棣便立馬收斂心神,再次進入了作戰的狀态。
對着場中的老二老三、以及衆多将軍說道:“這脫脫不花此番沒有在我們這裡讨到便宜,想必回去之後就要下定決心與我們明軍開戰了。”
“各部各營的主将,回去之後命令士兵時刻準備好打仗,明日天一亮,便向北進發。”
“老二老三,你們率領左右翼,暫時鎮守兩翼安全。中軍先動,迎戰正面的鞑靼部,待戰休止,安營紮寨後,你們再行從兩翼跟上來。”
聽着朱棣下達的命令,在場衆人紛紛躬身行禮,道:“謹遵皇上之令!”
“行了,下去準備吧。”
“是!”
第二天一早。
老爺子朱棣專門将那于謙叫到了身邊。
不管是自己對這于謙的看重,還是自己那大孫子對其的看重,如今既然人交到了自己的手中,自然是不能将其真的扔在馬廄當中不管的。
既然其心性已經有了些曆練和沉澱。
如今還是帶到自己的身邊,讓他參與到這軍中大事之中,方能有更多的曆練。
那于謙倒也不含湖。
雖然自己身上無官無職,就随便披了件铠甲,便敢騎上駿馬跟在皇上朱棣的身後。
以朱棣為首,漢王趙王在兩側,其後跟着一個于謙。
他們就這麼騎着馬,來到了那千軍萬馬之前。
瞧着那殺氣騰騰的軍隊,朱棣胯下用力,馬匹頓時朝着前方而去。
身後的衆人也緊緊跟了上去。
在那兩軍中間,以朱棣為首,騎馬穿行在其中。
老爺子朱棣一臉正色。
對着四周大喝道:“明軍威武!”
四周齊喝:“将軍威武!”
在來到那千軍萬馬的中央時,後面不管是漢王趙王還是于謙,都停了下來。
因為那裡是老爺子朱棣的舞台。
置身于千軍萬馬之間,朱棣環視周遭。
再次大喝:“明軍威武!”
場中的聲音再次提高了許多:“将軍威武!”
“明軍威武!”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随着聲音落下,朱棣一手牽着馬缰,對着四周的将士們喊道:“征戰二十年,奔襲萬裡,今日之後,我們就要會戰敵軍的主力了。”
“我要你們與我一起,馬踏聯營!”
“我要你們和我一起,殺戰沙場!”
“讓我們的子孫,永不再受戰亂之苦!”
說着,朱棣從腰間抽出刀來。
朝天一舉。
“不破敵軍,誓不回轉!”
“殺!”
“不破敵軍,誓不回轉!”
“殺!”
“不破敵軍,誓不回轉!”
“殺!殺!殺!”
此時身處千軍萬馬中央的于謙,哪裡真的身在其中感受到過這震懾人心的時刻。
一時之間,不知為何,嘴中已經是狠狠的咬起牙來。
感覺自己身體中的熱皿都在沸騰。
雖然他是一個文人,可在此刻,他彷佛真的融入了這四周的千軍萬馬之中。
與他們皿脈相連。
生死同株!
那千萬人揮舞刀劍的場景,千萬人喊殺的聲音,猶如山呼海嘯一般,在這草原之上彌漫。
“開拔!”
随着朱棣的一聲令下。
千軍萬馬在這一刻傾巢而出。
浩浩蕩蕩的大軍,每行一步,那大地都彷佛在震動。
帶着這一股視死如歸的士氣。
所有人向北而動,迎戰正面的鞑靼部!
伴随着明朝中軍的開拔,很快那草原部族也都收到了消息。
一陣陣的号角聲,在草原之上響起。
無數草原部族的騎兵們,也都拿起了自己的彎刀,等待着明軍的到來。
之前從明朝軍隊大營當中離開的鞑靼部脫脫不花大汗,在看到求和無果後,如今也是鐵了心的要與那些草原的部族走在一起了。
那鞑靼部的主營當中。
瓦剌部、鞑靼部、兀良哈等草原部族的首領,全部聚集在一起。
在收到明軍已經開動的消息後,那鞑靼部的首領脫脫不花大汗第一個開口說道:“如今明軍開動,正面就是我鞑靼部的戰士們,正面迎戰他們,我們沒有絲毫的勝算,你真的有把握嗎?”
聽到鞑靼部首領脫脫不花大汗的問話,那瓦剌部的首領馬哈木,此刻坐在那主位之上,對着在場的所有人說道:“隻要此次你們能夠聽從我的調配,我可以保證将明朝軍隊擊敗!”
“此次明軍再次前來草原,針對的并不是我們其中之一,而是所有人,如果我們再不團結,等待我們的就是被明軍逐一擊破。昨日那明朝皇帝也與你說了,要麼你交給他十幾萬的部衆,要麼就允許他在此地修建城池。”
“如果你願意,我們即刻便回。我瓦剌在西邊,就算那明軍将你們都打敗了,也要七八年才能打到我們那裡。你們自己看着辦吧。”
對于這些草原部族,最難的不是面對明軍。
而是如何将這些草原部族們都團結統一起來。
他們不管任何一個部族,都無法與明軍對抗,隻有團結起來,才有一線生機。
聽着那瓦剌部首領馬哈木的話,鞑靼部的首領脫脫不花大汗一時之間也無言以對。
事情是因為他們襲擾明朝邊疆搞出來的。
如今明朝進攻的地方土地也都是他們鞑靼部的。
要麼他接受明朝皇帝的建議,要麼就隻能一條路走到黑。
他别無他選。
要知道,再往北走,那裡可就是柏海兒湖了!
哪怕是失去了所有南部的土地,對于鞑靼部而言都無關緊要。
因為那裡是荒涼的土地。
而這裡,卻是土地最為豐沃的地方。
所以此刻與其說是他們需要自己鞑靼部的支持,不如說是他們鞑靼部需要他們的支持。
因為沒有了他們,僅靠自身,他們是不可能戰勝明軍的。
“好!這次的戰鬥,指揮的權力就交給你了!”
鞑靼部的脫不花大汗隻能是被迫接受了這個事實。
經過半日的行軍。
明軍的中軍也終于在那草原之上與鞑靼部的騎兵們碰了面。
雖然雙方的大戰一觸即發。
可是伴随着明軍一如既往,用出‘要你命三闆斧’。
首先,發現敵人後,神機營會立即陣前靠攏,二話不說先放他幾槍幾炮,先遠程滅一波人并且殺一殺敵人的銳氣,而這第一斧頭就已經可以把這些草原騎兵們吓個半死。
畢竟他們早已習慣了刀刀見皿的戰鬥感覺。
如今剛一看到人,自己軍隊中便有無數人被炸死,這種感覺,這種對生命沒有掌控感的感覺,就是再勇勐的戰士都無法坦然處之。
神機營表演結束後立刻退到兩翼,因為三千營和五軍營的騎兵已經等太久了,他們立即補上空位突擊已經受創的蒙古騎兵,這第二把斧頭同樣幹淨利落。
第三把斧頭自然就是五軍營的步兵拿着專門針對騎兵的武器來補刀。
比如長矛....
一系列的戰法打下來,前來迎戰的那些鞑靼部騎兵們,便立馬如往常一般,倉皇逃離。
沒有絲毫的猶豫。
這一場大戰結束的非常之快,僅僅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兩軍的戰鬥已經徹底結束。
除了那些去追擊的騎兵還沒有返回之外,其餘的将士們甚至都已經開始收拾戰場了。
這樣輕輕松松便戰勝敵軍的感覺,一如往昔。
明朝軍隊的士氣軍心也瞬間爆棚。
彷佛真的成為了這天上地下無敵的存在。
沒有任何人可以抵擋他們大軍的鋒芒。
整個草原也成為了他們明軍的個人舞台。
甚至連有本事跟他們一起唱戲的人都沒有。
來自于前線的捷報很快便傳回到了中軍大營之内,之前便時刻收到前線戰報,在那沙盤之上演示的朱棣,此時在收到捷報後,卻沒有絲毫的喜悅。
因為這樣的結果已經在他的腦海當中演練了千萬遍。
從之前收到的前線戰報中,他早已清楚,這場仗已經赢了。
倒是朱棣身邊的衆多将軍,以及于謙等人,異常的高興。
第一戰,勝了!
尤其是那于謙,他從未想過,這一場戰鬥的勝利,來的這麼輕松。
一時之間,難免為明軍的威武而感到自豪。
而與此同時那龍椅之上坐着的朱棣在仔細的思考了片刻後,還是對着那面前的傳令官說道:“命令大軍粗略打掃戰場後,繼續前行!朕要大軍在天黑之前行進百裡!”
聽到朱棣的話,在場之人皆是心中一驚。
要知道古代軍隊正常行進的速度,一日不過三四十裡。
一日百裡的速度未免太快了吧。
不由得,一旁的一位将軍便立馬對着朱棣說道:“皇上,百裡....會不會太快了?萬一那些鞑靼部的騎兵去而複返,我們行軍速度太快的話,士兵疲憊不說,陣型也不穩啊。”
可這些朱棣又如何會不知道。
當即便說道:“此戰剛勝,這是草原各部對朕的試探,既然是試探,便不可能派遣多少的兵力。朕料定他們今日不會再來,命令三千營的騎兵從左右兩側分别前進,遇敵則回,五軍營快速行進!”
見朱棣态度如此的堅定,一旁的将軍們也不好說什麼,隻能是按照皇上朱棣的要求,将命令傳達到了前線。
而與此同時,坐鎮中軍大營的朱棣,卻并不着急。
大軍行進,可不是說走就走,說停就停的。
幾十萬人的行動,一定是分别行進的。
緩緩來到面前的沙盤前,看着此刻中軍四周的态勢,眼眸中的目光彷佛能夠看破世間一切一般。
“想拖延朕?不付出點代價,可不行......”
聽着朱棣的話,一旁也正在分析着戰局,揣測着敵軍心思的于謙,頓時心中一怔。
雖然這一場仗明軍靠着火器的威力,很快便将那鞑靼部的騎兵擊退。
這一場仗打的太容易,也太快了。盡管雙方的戰鬥力有差距,也不可能這麼快這麼輕松的完勝了。
在經過最初時的喜悅後,于謙已經開始沉下心去思考起了這背後的意義。
而就當他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這草原部族這麼做,背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時。
皇上朱棣的一句話,卻瞬間解開了他心中所有的疑惑。
拖延明軍的行進速度!
為什麼?
因為明軍每日的駐紮,都需要後方的供給。
在這裡多停留,多耽擱一日,明軍後勤補給的壓力就越重。
要知道,如今的明朝大軍剛剛抵達塞北斡難河畔,他們此行光大軍本身帶的糧食都還沒有消耗完。
更何況是後方運輸的糧食。
隻要多耽擱一日,那明朝大軍内部的糧食便會消耗無數。
當明朝大軍後勤補給的壓力最重的時候,不正是正式出擊的時刻嗎?、
跟他們糾纏一日,明軍内部的糧食壓力就會增重一分。
對于明朝大軍而言,盡早與他們決戰才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這個時候的明朝大軍,不管是氣勢補給,還是體力耐力等等這些方面都是最足的時候。
這個時候與明軍動手,吃虧的一定是自己。
反之,對于那些草原部族而言,這裡就是他們的家鄉。
他們在這裡的每一日,隻要不戰鬥,那就是在休息。
如此下來,以逸待勞。
在将明軍在草原之上拖個十天半個月,甚至兩三個月,半年後。
這些遠道而來的明軍,還能有多少的鬥志?
還能有多少體力耐力?
畢竟,帳篷對于草原人而言,那就是家。
是最舒服的地方。
可對于這些明軍将士而言呢?
每一日都是在煎熬。、
還有明軍所依靠的火器,那彈藥可是有限的。
在想到這些後,于謙終于是恍然大悟。
隻是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怎麼想都想不出個結果的事情,這皇上朱棣卻一眼便将其看破了。
這一刻,他于謙也終于是明白了自己這個所謂的熟讀兵法,與真正在戰場上指揮過千軍萬馬的人,到底有多大的區别了。
于謙那敬佩的目光,很快便被朱棣所捕捉到。
看着這小子的神色,朱棣頓時一笑,倒也不怕麻煩,問道:“怎麼樣?狀元郎,看出些什麼?”
聽到皇上朱棣的問話,那于謙倒也沒有隐瞞,直接說道:“屬下隻覺得此次鞑靼部的迎戰有些問題,卻怎麼也想不明白。适才聽到皇上的話,屬下才恍然大悟。”
聞言,朱棣也來了興趣,問道:“恍然大悟?說說,悟出什麼了?”
聽到這話的于謙也沒有猶豫,直接便将自己剛剛所想到的事情說了出來。
在聽到于謙的這些話後,朱棣點了點頭,緩緩來到那龍椅之上坐下後,随口說道:“你能看明白這些,已經很不容易了。畢竟是第一次上戰場,戰場之上,有時候戰鬥力有多強,兵力有多少,反而是最不重要的。”
“辎重、補給、藥品、天氣、裝備、軍心、士氣、地點.....等等等等,這些都是決定一場戰争勝負的因素。”
“你能看到他們拖延我們行軍速度,迫使我軍補給消耗和彈藥,很不錯。但是,你可曾想過,他們為何非要派出送死的人來阻撓我們的行軍速度?為何不直接躲開,與之前幾次與明軍交戰一樣,躲的遠遠的?讓我們在草原之上瞎熘達,他們不一樣可以消耗我們的軍心士氣和補給嗎?”
聽到皇上朱棣的問話,站在沙盤一旁的于謙頓時被問的啞口無言。
一時之間,還真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難道,僅僅是為了消耗一些彈藥?
拿人命消耗彈藥?
那還不如直接上來決戰,反正都是消耗彈藥。
就當于謙困惑不解時,朱棣卻說道:“從之前草原各部族的動向和安排來看,這草原之上已經與往日不同了。這裡出現了一個霸主,一個可以統籌全局的霸主,他可以号令所有草原上部族的兵力。”
“這是朝廷兵部那邊也看出來的事情。”
“而此次鞑靼部的騎兵被派遣來送死,顯然,那在背後掌控所有草原部族的人,絕不可能是鞑靼部的。如果不出朕的所料,那人應該就是瓦剌部的馬哈木!兀良哈實力有限,他們不足以成為這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