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其實解決的辦法倒也不是沒有
“就算爺爺不去打仗,那土地分配不均,土地兼并的現狀也壓根無法改變,曆朝曆代皆是如此。就算能改變一城一地,也無法保證全國都如此。就好像爺爺說的利益分配論一般,這裡面牽扯的人和利益太多了,上至皇親國戚、朝中勳貴,下至府衙官員,士紳、地主,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就算在我朝靠着爺爺的威名可以震懾宵小,完成土地丈量和重新分配,那到了我爹那一朝呢?”
“還是會重新出現新的勳貴階級,他們一樣也會與民奪利,土地依舊會出現分配不均的現象。到那個時候,百姓沒有土地,沒有生計來源,一樣還是會有無數人餓死。”
這些話可不是朱瞻基信口胡說的,這是古代封建王朝社會的本質,也是曆朝曆代的共性問題。對利益的追逐是人的天性,根本不可能消除,尤其是在這樣一個真的可能吃不上飯,真的可能會餓死的時代,對利益的追逐幾乎已經轉化成了生物對生命渴望的程度,是刻在基因裡的天性。
對于21世紀的人而言,可能一袋米隻是一袋米,沒有它并不會對自己的人生産生太大的影響,可對于這個時代不同,一袋米,在很多時候就是一家人的性命。
試想在這種幾乎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感受過饑餓和死亡危機的時代,那種對物質的追求,是前所未有的。
哪怕日後發達了,那種對饑餓的恐懼回憶也會讓人無時無刻都處于瘋狂的貪婪狀态下。
這一點朱瞻基從上一世老一輩爺爺奶奶以及父母那一代的身上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差别。
一家人中哪怕收入最低的一個,其工資收入中的一部分,也完完全全能夠滿足一家人所有的基本食物問題。可在他小的時候,依舊能夠在爺爺奶奶家的院子窗台上看見曬的樹皮。
那時候他一直以為是什麼特殊的藥材之類的東西,可有一次聽到母親談起時,才明白那是因為爺爺奶奶那一輩窮怕了,餓怕了,所以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提前曬一些在現代人看起來根本不能充當食物的東西,就是害怕在什麼時候吃不上了,在危難之時充饑。
還有在生活中,哪怕是生活在繁華的都市,他們依舊可以做到每天一分錢不花。
路過看見什麼瓶瓶罐罐,還會收集起來賣掉。
隻要是能多賺一分錢,對于他們那一代的人而言就絕對會去做。相反,新時代的人就會考慮,值不值,想不想,和自己詩和遠方的觀念又是否沖突。
這就是時代的差異,而當有過這種經曆的人進入到官場,手中拿到了權力後,可以輕而易舉的為自己謀私的時候,一念之差,其對社會産生的危害可想而知。
而當這種狀況占據了這個社會的主流,成為普遍現象時,土地皆并幾乎可以說是百分之一萬會發生并且愈演愈烈。
所以,朱瞻基很清楚,在現有的稅收制度下,土地皆并的現象不可改變,即便靠着強權改變了一時,終有一日還是會繼續反彈,甚至遠超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