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皇莊驚魂(上)
平康坊是長安娛樂業的彙聚之處,樂館、青樓、酒肆、客棧密布坊内,這裡也有外來人口聚集之處,走在平康坊的大街小巷裡,随處可以聽見天南地北的口音。
在平康坊東牆處有一條叫巫山弄的小巷子,住着二十戶人家,條件一般,大多是四五間瓦房,加一個小院子。
其中最裡面的一間院子住着一戶姓姚的人家,是隴右蘭州人,他們是去年才搬來長安,買了這處房子,占地大半畝,一共七間屋,加一座小院,這戶姚姓人家有個兒子在宮中當差,其實就是個宦官,他們家有四個兒子,由于家裡窮,養不起這麼多,便把最小的兒子在他十四歲那年送進了宮,至今已經六年了。
最近兩年,姚四郎由于能認識幾個字,便被調到禦書房當差,混得還可以,給家裡寄來不少錢,姚家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最後姚家的大兒子,也就是姚大郎思慕長安繁華,便拖家帶口進京謀生了,他用姚四郎寄來的錢買下了這座房産,姚大郎便在一家有名的青樓找了一份苦活,養活娘子和兩個兒子。
這兩年長安物價暴漲,生活不易,姚大郎又打上了四弟的主意,便将自己兩歲的小兒子過繼給了姚四郎,給無法生育後代的四弟當兒子,以後為他養老送終,這樣一來,姚四郎便經常來大哥家看兒子了,每次來都帶來一點錢物或者宮中的吃食,日子久了,姚大郎手中也攢了一點錢,他平生之志是想開一座青樓,可是他手中的錢連青樓的一間房也開不起。
不過這幾天姚大郎時來運轉,他認識了一個姓施的大商人,長安本地人,據說是一家櫃坊的東主,姚大郎在青樓做久了,也知道一點行情,在長安沒有十幾萬貫的本錢,是開不起櫃坊的。
當然,這個施東主垂青他這個小人物,是有原因的,他是想通過自己結交四弟,所以對姚大郎格外慷慨,送錢送物,至少有五百貫,而且施東主有承諾,隻要四郎替他做一件事,他将奉上一萬貫錢作為報償,喜得姚大郎硬着四弟和這個人結交,一萬貫錢啊!他可以開多少家青樓?
中午時分,施東主又來了,他在姚大郎的一間内室裡見到了前來看兒子的姚四郎,姚四郎今天出宮辦事,偷偷溜來的,兩人開始談最後的生意,盡管不知道他要自己做什麼,但姚四郎對那一萬貫錢的承諾也非常動心了。
“四郎,你明天要去渭南縣吧!”施正華淡淡一笑道。
姚四郎已經和這個施東主接觸了幾次,知道這個施東主叫施正華,不是什麼商人,而是一個宗室權貴的幕僚,知道自己要去渭南也并不奇怪。
“是!明天聖上要去渭南縣,我們所有禦書房的宦官都要跟去,施先生,不知那件事幾時讓我辦?”
施正華見他心急,便微微一笑,取出一封信遞給他道:“信裡就是我家主人要你辦的事,你現在不要看,回宮之前再看。”
說完他又将一個紅布包裹放在桌上,推到姚四郎面前,道:“這裡面有幾樣東西,你要收好,其中有王寶記櫃坊的五千貫錢存票,先作為一半的報酬,你可以去驗一下。”
姚四郎歡喜得心都要爆炸了,他顫抖着手要去接紅布包裹,施正華卻一把按住了,冷冷道:“拿錢之前,我有一句醜話要說。”
他的臉沉了下來,道:“事情辦不成,我們不會怪你,依然按照約定給你五百貫錢的辛苦費,以後我們會繼續用你,可如果你膽敢背叛,我告訴你,不僅你的小命不保,而且你的全家人,包括長安你大哥全家,還有你蘭州的父母兄弟,我們會統統殺死,讓他們死得凄慘無比,連屍骨都喂野狗,你明白嗎?”
姚四郎吓得渾身一抖,顫聲道:“我....明白!”
“明白就好,你自己好自為之吧!”
說完,施正華起身便走了,走到門外,聽他對姚大郎道:“大郎,你們全家要搬個地方,不用收拾了,門外有馬車,帶上你兒子上車吧!不會虧待你。”
姚四郎怔怔地看着桌上的紅布包,漸漸地,他的眼睛眯了起來,眼睛閃爍着一種貪婪亮光,一萬貫錢啊!
.........
渭南縣位于長安以東約二百餘裡,是關中平原上土地最肥沃之縣,同時也是關中土地兼并最嚴重的一個縣,自耕農幾乎消亡殆盡,中小地主也越來越少,一片一望無際的土地大都屬于某個權貴的田莊,附近村莊的農戶也成了田莊上的附屬,終年勞作,隻能拿到一點賴以糊口的微薄的糧食,稍有天災,便會有大量的農民破産,或賣身為奴,或遠走他鄉。
渭南縣最大的一座田莊便是皇莊,也就是大唐皇帝的莊園,李隆基在他執政的四十多年中,也攢下了大量的田莊,分布大唐各地,他本人也是大唐的最大地主,渭南的皇莊隻是其中之一,占地一萬頃。
将皇莊分給自耕農是大唐建國百年來從未有過之事,因此它具有特殊的意義,在某種程度上,這就是一個風向标,代表了皇帝對土地兼并的态度,能将自己的土地都分掉,就意味着大唐皇帝對治理土地兼并有着最堅定的決心。
這就是李豫要親自來渭南宣布此事的原因,他要向天下表明自己的态度。
天還沒有亮,三千禦林軍護衛着李豫的龍駕,以及清田使李硯和二十幾名官員,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向渭南縣開去。
本來李豫還準備帶太子李适前去,但李适卻突然腸胃疼痛,無法随同,李豫隻得獨自去渭南縣。
此時已到了初夏,天氣變得炎熱起來,天還沒有大亮,關中平原的土地上籠罩着一層薄薄的霧霭,冬小麥已經成熟,将關中平原上鋪上了一層金黃色的地毯,麥田裡到處是忙碌的農人。
禦林軍護衛着李豫的馬車在官道上快速行走,二百裡的路程至少要走兩天,李豫乘坐的馬車更是體積龐大,車廂寬達三丈、長八丈,分隔為三間大房,一間辦公的車房,一間起居房,還有一間是他的寝房,整輛馬車由八十一匹挽馬拉拽,車輪寬大,在平整的官道上行走得格外迅速。
馬車裡,李豫已經有些看膩了窗外的景色,空氣中的熱浪讓他有些不耐,他便拉上了車簾,随手打開了一本奏折,這是湖州太守上的奏折,湖州官倉已滿,有兩百萬石糧食和一百五十萬貫錢,希望能盡快運至長安。
這本奏折讓李豫微微歎了一口氣,又是喜又是憂,喜是江南的州縣還沒有完全失控,在這本奏折中便提到越州、杭州、明州都有類似的情況,四州太守準備秋天聯合進京述職,吳王李璘雖然控制了揚州至蘇州一帶,但他還不能一手遮天,說明地方官府對他并不是完全效忠,這個消息讓李豫感到歡欣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