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繁體
首頁 男頻 曆史軍事 李慶安

第二百一十五章 攔路鳴冤

李慶安 潇騰 4835 2023-04-12 00:56

  徐闵之和陶貴兩個大東主驚得筷子都落地了,‘撲通!’跪在地上,渾身抖若篩糠,上來幾名親衛便将他們拿翻在地,一腳踩住他們的臉,明晃晃的橫刀在他們脖子上尋找最佳位置。

  “饒命啊!”

  陶貴如殺豬般地叫了起來,徐闵之卻一聲不吭,親衛還以為他硬氣,正要加力,卻發現他已經吓暈過去,一壺酒潑在他臉上,徐闵之慢慢醒來,有氣無力地喊道:“饒我一命!”

  大堂中一片寂靜,每個人都臉色慘白,呆呆地一動不動,桌上的人頭仿佛露出了猙獰的笑容,直勾勾地盯着他們,太守吳清兩腿一陣陣發軟,他幾次想開口,可是卻沒有這個勇氣。

  “你們兩個聽着!”

  李慶安終于開口了,他端着一杯茶,冷冷道:“兩個時辰内,除了我招募的兩千人外,其他漕工全部回家,晚一刻鐘,我就以聚衆造反罪定你們的罪名,全家抄斬,你們聽見沒有。”

  徐闵之和陶貴隻管磕頭,李慶安手一擺,幾名親衛把他們拖了下去,親衛們把桌上的人頭也蓋上了,大堂上微微顯露了一線生機。

  “各位汴州的官員,各位地方賢達,小弟我受聖上委派來河南道協調旱情,查處貪賄渎職之事,我從五天前進入許州,一路所見所聞,除了在許昌縣看見有積極抗旱的官員外,其餘各地基本上都不見動靜,我就不明白,各位既然為地方父母官,身負一方黎民生存安危之重責,可旱情已經四個月了,鬥米近千錢,你們居然不聞不問,不積極考慮抗旱,難道非要等到餓死人、人吃人時你們才開始着急嗎?”

  李慶安的語氣變得略微寬和起來,但話卻說得很重,他目光嚴厲地掃了衆人一眼,見所有的官員都低下頭,又道:“當然,河南道的大部分州縣我都沒去,或許我說得有點過了,但至少汴州沒有動靜,我想知道你們為什麼不動,是有誰拖住你們的手?還是你們有什麼見不得人之事?

  “事情不是使君想的那樣簡單。”

  吳清終于坐不住了,他站起身拱拱手道:“觀察使的一番苦心我們都明白了,但抗旱救災不是說救就能救的,需要錢、需要糧食、需要人力,這些都要靠朝廷來解決,我在三月時便聯合幾個太守給朝廷上書,要求朝廷撥錢撥糧,但朝廷至今沒有下文,我們也心急如焚,可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若朝廷不支持,我們這些地方官也無可奈何,李使君初來河南道,還不了解情況啊!”

  李慶安眯着眼笑了,“吳太守,如果我想出辦法來,你是否願意執行呢?”

  “那也要看辦法是否合理。”吳清針鋒相對道。

  “什麼叫合理?什麼叫不合理?抗旱事大,人命關天,就算不合理,也要合理了。”

  李慶安手一指在座的地方賢達名士,道:“缺的錢由他們出,每家每戶該出多少錢,想必你比我清楚,公開張榜,讓大家互相監督,官府的糧食用于赈粥,從現在開始,每個縣都搭粥棚赈粥,隻管開倉,糧食不夠了我問朝廷要,另外官府要鼓勵商人去江淮購糧,平抑糧價之事由商人來做,不需官府奔忙,官府要做的事是抗旱,我本想讓各州縣的官員都去許昌縣看一看,看看許昌縣令是怎麼抗旱的,可是沒有時間了,我已命韓縣令寫了一份詳細的抗旱措施,不日将發到每個州縣,所有的官員都要參照這些措施執行,若有怠慢,我軍法從事!”

  吳清剛想開口,卻被李慶安打斷了他的話頭,瞥了他一眼冷冷道:“至于勞力不足,我想更不是問題,吳太守既然能召集起兩萬漕工聚會,難道就不能把他們召集起來抗旱嗎?”

  吳清的臉頓時脹成豬肝色,他忿忿道:“李使君說我召集兩萬漕工,可有什麼證據?”

  李慶安不屑地哼了一聲,道:“要證據還不簡單嗎?我現在讓徐、陶二人寫控告信,說你召集漕工是為了造反,他們也會老老實實寫出來,吳太守信不信?”

  吳清呆住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李慶安笑了笑,又繼續道:“我勸吳太守不要糾結于此事了,我已不計較漕工聚會,也不計較在汴州遇刺,隻要吳太守全心全意抗旱,我就會向聖上表你的功勞,吳太守,你是聰明人,不需要我再說下去了吧!”

  

  吳清心中亂成一團,李慶安居然在汴州遇刺,這又是怎麼回事?他心中一片空白,竟不知該如何回答李慶安的話,這時,汴州長史孫長雲站起身,拱手道:“請李使君放心,我們會全力抗旱,絕不會讓旱情蔓延。”

  各地方名士們也紛紛表态,一定會大力支持抗旱,李慶安見火候差不多了,便一擺手,親衛們将人頭菜端走,酒樓夥計開始正式上菜了,他端起一杯酒,對衆人笑道:“我李慶安也不是不講人情之人,隻要大家把事情做好了,讓災情能平穩過度,該升職的升職,即使犯了輕罪小錯,我也會從輕處罰,現在正式開宴!”

  ......

  不到兩個時辰,聚集在汴州漕運碼頭的近兩萬漕工在徐、陶兩個大船東的保證下,陸陸續續踏上返家之路,而新任觀察使李慶安的一場鴻門宴仿佛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了河南道的州縣,在李慶安的威壓下,河南道的各州各縣紛紛開始了抗旱救災,赈粥、募捐、挖井、種豆、集水、修建河渠,在官府有力的幹預下,糧市上的恐慌情緒得以遏制,糧價開始止升轉跌,李慶安又命五百民團組成護糧隊,保護商人去江淮購糧。

  三天後,李慶安率一千五百名民團隊員向宋州進發,去稽查宋州民衆造反的嚴重事件。

  汴州州衙,一名衙役匆匆跑進内堂,在門口時被兩名衙役攔住了,“老爺在會客,誰也不準進去。”

  “李大哥,我有關于李慶安的重要消息,老爺吩咐過的,要我一定及時禀報。”

  “好,你等着,我卻給你通報。”衙役快步向内堂走去。

  内堂裡,吳清在接待一個重要的客人,棣王李琰的幕僚邵子平,嚴格地說來,邵子平隻是棣王的幕僚之一,他是今天上午才抵達汴州城,沒有趕上昨晚李慶安的鴻門宴,不過他一進城便聽到許多人在談論昨晚鴻門宴的精彩,用四十八顆人頭做菜,邵子平不禁心中有些惶惶不安。

  “吳太守,不知棣王殿下交代的事情辦得怎麼樣了?”

  “邵先生請放心,凡涉及到棣王殿下的文書我已全部銷毀,李慶安不管怎麼查,他也找不到任何證據,那些土地我正在一一退還給農民。”

  “那時間上來得及嗎?”

  本來災年收地一直是權貴們兼并土地的最佳手段,今年河南道爆發旱災,正是個絕好的機會,棣王在汴州各地也趁機收了幾千畝土地,不料太子突然被廢,棣王盯住了東宮之位,為了撈取名譽,他便改變了主意,不僅要把所有已收的土地全部退回,而且還命邵子平來災區赈災,邵子平已命手下去江淮購糧,他本人則來處理退地之事,雖然官府的文書銷毀了,但農民手中的買地契約怎麼辦,如果嚴格追查起來,還是能查到是棣王所為,他憂心忡忡地問道:“我擔心他從農民手中弄到賣地文契,會追查出棣王殿下。”

  吳清苦笑一聲,有些心有餘悸地道:“我為了不讓他查此事,便用漕工鬧事一案來轉移他的注意力,想拖上幾天,給我一點時間處理退地之事,不料此人果真厲害,一場鴻門宴便将漕工鬧事案解決了,還好,聽說他今天要去宋州,這樣一來,棣王殿下之事他就無從可查了。”

  邵子平輕輕松了一口氣,他想起一事,便不露聲色問道:“我聽說他在鴻門宴上擺了四十八顆人頭,你确定不是五十顆嗎?”

  “不是五十顆,肯定是四十八顆,每桌五隻,其中有兩隻盤子是空的。”

  說到這,吳清忽然敏感地意識到了什麼,他警惕地瞥了邵子平一眼,試探地問道:“據李慶安說,他在汴州遇刺,邵先生聽說了此事嗎?”

  “沒有!我剛來汴州,怎麼會知道這種事?”

  邵子平矢口否認,就在這時,門口傳來衙役的禀報,“太守,孫海說有關于李慶安的消息。”

  “讓他速來禀報。”

  片刻,一名衙役走到門口躬身施禮道:“禀報太守,李慶安已經離開了汴州,進入了宋州境内。”

  吳清和邵子平對望一眼,兩人同時長長松了一口氣,邵子平起身拱手笑道:“我已派人去江淮購糧,馬上要替殿下在汴州大規模赈粥,還望吳太守大力支持。”

  “一定!一定!棣王心系災區黎民,仁慈厚德,我祝棣王殿下早日再升一步。”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