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白太河的上位之旅
白太河現在可是李自成眼中的紅人。
如果說此前老李眼裡有白太河這麼個人,那十成十都是因為他哥白太海的貢獻太大了,挽救了整個李自成集團,那麼現在李自成眼裡有白太河這個人,就全都是靠白太河本人的‘努力’了!
他此前在嶽州提出的兩個方案,深得李自成、顧君恩的認可,然後兩個法子中老李也果不其然的選擇了後者。
清丈田畝沒有一個安定的政治環境,那就不可能完成。
所以征糧司就自然而然的孕育而生了。
李自成很清楚自己吃大戶的法子不是長久之計,先前的經驗教訓都還曆曆在目,他不可能重蹈覆轍啊?
所以,稅收必須要搞起來。
糧稅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白太河在嶽州做的很不錯,所以他現在就升官了,不再在嶽州做事了,而是執掌着征糧司,統轄整個偏沅、桂西的糧食征收事宜。
在偏沅和桂西,李順的統治秩序都想當的浮誇,根基淺薄。
想要搞清丈田畝那是想都甭想。
可是要玩暴力征糧卻是可以的。
白太河手下的征糧司執掌了五六千人馬,在每個府都設了一個偵緝營。
一個營三四百号人,内中有上百人披甲,這已經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了。
當然,這偵緝營真正的精銳也就是那些披甲兵。
這些人甭管是披挂棉甲、皮甲還是布面甲,一個個披甲兵那就不是無甲之人可以抵擋的。而且武備齊全,從長槍大刀到弓箭火槍,甚至還有碗口炮、虎蹲炮這種小炮。
用來對地主老财征糧,那是三根手指頭捏田螺——手拿把攥。
畢竟這些地盤都已經是被李自成軍給濾過一遍的地兒了,那裡還有那麼多的豪強和硬骨頭?
各地的征糧司紛紛在夏收之前挂上了招牌,然後分赴各府的偵緝營人馬也在各府挂上了牌子。
然後就張開大門,招兵買馬,大肆吸納起了地方上的地痞流氓、混子。
白太河折子裡頭寫的很清楚,征糧司不是個善人待的地兒,而且老實巴交的善人也打聽不出來大戶們的田産究竟有多少。
這事兒必須找那些地痞流氓,混子無賴,這叫術業有專攻。
白太河學不來秦朗的那一套,李自成對偏沅、桂西兩省的統轄,完全比不了秦朗對海州、登萊等地的轄制。那想要迅速出成績,就隻能劍走偏鋒,用歪門邪道。
當然了,這叫不管白狗黑狗能咬人的就是好狗。
嗯,就這麼個理兒。
然後白太河就立下大功了,也徹底的把征糧司的位置給坐穩了。
光是長沙、嶽州兩府征集到的糧食就足夠偏沅李順軍所用的了,那整個偏沅搞下來,恐怕都能養活整個李自成集團了。
畢竟湖廣熟天下足麼。
在李順體系中,新出現的征糧司有着非同一般的特殊地位。它是直接接受顧君恩領導的機關,不是顧君恩在攬權,而是李自成把這權利讓給了顧君恩。一如元明時候的都轉運鹽使,專司專職,而不是跟地方駐軍一般還要接受地方官的雙重領導。
所以這也讓征糧司在地方上的行為難免有些肆無忌憚。
因為招收了不少不三不四的浪蕩貨,所以征糧司的消息非常的靈通,積極性也無比的高漲。
因為白太河做出的有規定,但凡能查出偷稅漏稅的,舉報人/群可獲得一成份額獎勵。
這可是天大的收益。
那些個士紳地主們,誰家不是大頭瞞着,小頭上糧冊啊?
這要是揪出了偷稅漏稅的,那是多麼大的一天文數字啊,可不就徹底的發财啦?
征糧司在地方上的征糧工作主要分兩部分,一部分是正常收繳糧稅。
征糧司的人帶着印章、批文趕到士紳地主家裡,是先看那些個士紳地主家自己會報多少數字。然後再根據這個數字去調查、去查證。
一旦抓到把柄了,那是立刻就如惡虎一樣猛撲上去。
天王老子來了也不成,必須乖乖的認罰。
你偷一粒糧,就罰五粒糧。不加倍再加倍的懲罰,怎麼能叫人驚醒,怎麼能叫人乖乖的交糧?
至于說家裡的糧食不夠交罰款的,那就拿真金白銀來喽。
再不行,田地房産充公也是白太河能幹出來的事情。
反正就是不顧一切的在嶽州、長沙兩府來一把殺雞儆猴,那接下各州府的事情就好辦的多了。
要知道,嶽州和長沙于李自成體系裡都占據着相當特殊的地位的,尤其是嶽州。
那時候慘敗的老李剛領着殘兵敗将逃到洞庭湖,實力嚴重下降的李自成也不敢對着地方士紳大打出手,依舊當鐵頭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