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糧食才抵一兩?你這是哪年的糧價?你這是訛詐!
現在東方諸國兵危戰兇的,又是寒冬時節,商人稀少。我們漕邑的糧食可都漲到了三、五兩一石。”漕邑大夫氣急敗壞地說道。
于正卻是毫不在意,甚至有些甘之如饴:就喜歡對手無能狂怒的樣子。
眼下他的心情正好,領着手下的計察不斷核算着俘虜繳獲的人員物資,一點一滴慢慢地給漕邑大夫算着總賬:
“再有,我們俘獲了你方的甲士一共是一百二十餘人,其中“士人”計三十七人,“國人”計八十五人。這“士人”便按八十金一人算吧,“國人”按三十金一人算,那就是……”
“計察,總共是多少來着?”于正心算能力不行,看向身後一直樂呵呵傻笑的後勤主管計察。
“回禀主君,一共是五千五百一十金。”計察滿臉喜氣洋洋的神色,掌管辎重營這麼久了,如今總算要闊上一回了。
“恩,咱們也大氣一點,給大夫抹個零吧,就算作五千五百金好了。”
于正“大氣”地說着,又繼續盤算着其它俘獲:“還有戰馬,完好的戰馬便按五十金一匹算好了,受傷的戰馬按二十金算……”
“還有庶人和奴隸,庶人五金,奴隸三金……”
于正又陸續報出了好幾項,有的報價實在離譜。不過這漫天叫價,坐地還錢嘛,好不容易逮着機會,可不得好好宰上一把,過個富裕的“正朔節”。
“哦,還有一項,就是關于我軍的賠償問題。大夫,你看……”
于正臉不紅心不跳,有些無恥地說道:“你們弄壞了我們的竹蒺藜、竹尖、拒馬等物,這些都是要造價賠償的。
另外,你們還打傷了我們的人,這個醫藥費……
還有,我們占領了此處城牆,這個贖城費……”
……
雙方心裡落差實在太大,卻是根本就談不攏。漕邑大夫闆起臉來,面對這麼厚顔無恥的于正,他幹脆不談了。
他還真不信,以曹衛如今的國力對比,于正敢一直占着這座曹國的城邑,真當我們曹國的軍隊是擺設嗎?
好在有主管外交的甯速大夫出面,居中調和,對着漕邑大夫說了不少好話。什麼多虧曹君收容之恩,又說漕邑大夫平常也幫助了不少衛人銘感五内等等。
總之,他和于正一個扮白臉一個扮紅臉,卻是終于一步步地将具體的賠償金額落實了下來。
按照原本于正原本的數字,所有的一切加起來,那是非要一萬金不可,低于這個數目那就免談。
但最後雙方經過幾輪激烈的讨價還價後,卻是最終以六千金的數目達成了協議。這六千金又分為幾部分支付:
三千金用糧食支付,按三兩一石的市場價格,全部折合成糧食,共計一萬六千石。
一千金用青銅貨币支付,包含此時各國流通的齊魯的刀币、鄭晉的布币等等都可以接受。因這一部分需要時間籌措,故而限期十天内完成交付。
一千八百金是用青銅器支付,包含了各種青銅禮器、樂器等。因為是已經鑄好了形制的器件,所以價格上自是要高上一些,最後商定以青銅器本身重量的三倍價格折算。
最後的兩百金則換取了衛人對漕邑附近山林的開采砍伐權,一年一百金,為期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