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周圍人群漸漸圍攏了上來,越聚越多,于正索性便現場做起大型宣講來:
“我所需者,需得是勤勉刻苦之人。每日操練不能懈怠,日常值守不能疏忽,諸君可否滿足?”
“滿足,滿足。”周圍人群大聲應道:“大夫放心,我等捕魚之人不說都是,十之八九總不會少。”
“是啊,大夫看我,每天天不亮就來了,就為在河裡占個好位置。”
“我也是!”
于正對着大家點點頭,表示認同此話。“恩,今日我所親見,諸位确實皆是辛碌勤勉之輩。”
的确,懶惰懈怠、不能吃苦之人多不會在此,這是來之前就知道的。
“再者,我所需者,需得是悍卒也,不能貪生怕死。來日兩軍交戰,當正面受戮,而不能背部受創。如此者,還有多少人啊?”于正又高聲問道。
四周人群思索了一會,這回卻沒那麼熱烈了。人群中有人反問道:“是否真如大人前番所言,家中也可得安置?”
這是後面來的人,隻是聽前面人轉述說家中也有所養,但仍不放心,還想親自再聽于正當面說上一遍。
于正無奈笑笑,卻也能理解,畢竟是身家性命托付之事,此乃人之常情。作為家中頂梁柱,自然要兼顧老弱,對家人負責。
于正換了語氣,卻是莊嚴肅穆地承諾道:“凡來我營中當兵,一是要保障你們吃飽穿暖,不然如何能狠狠操練你們。二是不僅你們自己可以吃穿無憂,每月還有固定薪俸發放,以供你們養家糊口。”
這就是于正的承諾,超越這個時代的承諾。
春秋的兵役制要求領民們義務為領主做戰,不僅沒有薪水拿,甚至連武器等都要自帶,往往拿着自家的石鎬木棒就被趕上了戰場。遇到刻薄的領主,有時食物也不夠吃,還要自備一些。這就是此時的主流--農兵。
所以當兵還能領薪俸一事簡直是聞所未聞,衆人聽了無不有些激動,但又有些不敢相信,這簡直可以堪比甲士老爺們的待遇了。
甲士們大多來自國人和士族家庭,也是義務承擔領主的兵役,但他們家中有領主賞賜的田地,可以供養家人無憂。
“貴人此話可是當真?”人群驚喜地問道。
“自然。”于正依舊是莊重地對着人群許下諾言。
脫産的職業士兵是時代趨勢,農兵是沒有前途的。黃巾再多也打不過漢帝國的官軍,于正也是看過《三國演義》的。
“當兵若能自己吃飽,那此地不怕死願相從者,當有十之二三。若還能供養家庭,此大夫之大恩也,不怕死者願相從者,當有十之七八。”
最早拜見,如今處于最内圍于正邊上的大漢率先激動地說道。
“善!如此,你自己可願從軍,奉我為主。”于正直直盯着他,不容他眼神中有半分猶疑作假。
“拜見主君!”男子立即跪而下拜。莞爾還嫌不夠,他又激動地喊道:“願為主君效死。”
“好,壯士可有名姓?年歲幾何?”于正又細細問道。
“賤民未有姓,小名東山,今年二十有五。”
一旁的西門吉見了,便從包裹裡拿出竹簡和毛筆,立馬記錄起來:“新兵姓名東山,二十五歲,家隻一女,衛國朝歌人士…”
因計察外出采購軍糧不在營中,而武事又以西門吉為主,故而此次他幹脆直接自己負責所有軍籍的記錄事宜。
“先前從事何業謀生?”西門吉負責任地将新兵東山的信息一一記錄在案,有不清楚的便直接開口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