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末,齊國派遣軍使傳來消息,齊軍将于三月二十日前後,正式對東線的瑣邑、鄄邑等衛國失地發動一系列進攻。
一方面,是為了吸引狄人的主力軍隊,給西線曹、宋、衛三國聯軍的反攻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給夷儀重新立都建國的邢國拓展戰略空間。
根據齊、衛、邢三國秘密協議,作為此次齊軍出兵的酬勞,東線收複的部分失地,将作為南遷而來的邢國的新疆土,從而使齊的附庸國邢國能快速恢複實力。
孱弱的衛國自沒有多少讨價還價的空間,再加上一心想要重新複國的衛君姬申,幾番讨論後,此協議最終還是答應了下來,不過确是作為密約,暫時不會對國庶們公開。
齊軍三月進軍的消息傳來,漕邑的衛國君臣上下自也聞聲而動,紛紛動員起麾下的兵馬士卒來。又是征發農兵,又是裝配戰車,整個營地瞬間變得繁忙起來,各處是點兵點卯之聲。
這般鬧哄哄的集結,就像節慶日趕大集一般,人多馬雜的。集結起來也是費時費力,快則需要五六天時間,慢則需要十天半個月,所有大夫的軍隊才能全部集結完畢,彙合成一支軍隊。
也隻有于正麾下養的是常備兵,雖然費錢費糧,但是軍伍日日操練,可謂訓練有素,而且根本不需要什麼集結時間,直接從軍營中拉出去就能一戰。
如今,連營中的新兵們都已訓練了三個月之久,整隻五百人的步徙軍隊已經初具威勢,正要拿狄人磨刀一試,以異族之皿鑄就步徙營的威名。
前幾日,宗女姬春突然前來表白了心意,卻是被于正斷然拒絕了。如今聽說是日日以淚洗面,就連許穆夫人都來問詢于正,可否做了對不起人家之事。把于正搞得非常尴尬,好生解釋了一番方才脫身。
卻也不時仍有其他宗女跑來為姬春撮合,甚至連弘毅大夫都有所驚動,跑來關心了一番。
大戰在即,于正不想被這些兒女情長所影響。
幹脆,也不等其他士大夫們集結完畢,他卻是先行請示了國君,讓自己擔任軍隊的先遣隊,為大軍前驅,先行出發探明敵情。
國君自也知道于正麾下的那一旅步兵不能以尋常步徙度之,想了想後,便也同意了下來,并将事先商議好的初戰目标告訴了他。
于是,于正便帶着自己的一旅500人馬率先出發,雄赳赳氣昂昂地向着邊境的失地“浚邑”(今鶴壁市浚縣附近)進軍了。
浚邑為衛國的邊境重鎮,四野廣闊,築有城垣,城大如都,又有泉水穿城,原本乃是人煙稠密的富庶之地。
而今,經過異族狄人的洗劫和蹂躏,浚邑卻是早已不複往日的繁榮輝煌了,在狄人統治之下,邑中家家戶戶人人自危,哪還有心思進行正常的生産生活,隻能小心翼翼地活着。
浚邑民衆自淪陷之後,“南望王師又一年”,如今總算是聽到了些衛軍集結的風聲,不少人心中自是暗自歡欣鼓舞,甚至有所行動起來。
不過大戰将起,往往卻是民間先苦。
狄人為了備戰,卻是又一次橫征暴斂起來。一邊大肆征收衛國遺民們的口糧、甚至種糧充為軍糧;一邊又大征青壯,編成力夫、輔兵各兩千人脅迫從軍,卻無絲毫錢糧補助。
衛人國庶破家者極多,民怨再次沸騰起來。
于正自入衛地以來,軍隊是愈發地謹慎行進,每到一地,必先派出探馬先行查探。他知道,愈到關鍵時刻,愈要小心謹慎,五百人的步徙軍可說是自己的全部身家,若因一個不察而全軍覆沒,他卻是輸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