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陰沉,一場大雨之後,使得道路泥濘了不少。取下邬邑後,于正大軍不敢多耽擱,踏着泥濘之路繼續進軍,一日後便來到了敖山腳下。
山中有一邑名曰敖邑,居住的便是敖氏族人。
西周初年,有黃帝的裔孫被周武王封于敖山(今河南荥陽),建立了敖國,也稱大敖國,在春秋初期被鄭國所吞并,後裔便以敖為氏。
敖邑離邬邑并不遠,所以兩家子弟日常也是多有來往,甚至多有姻親關系。于是,于正便以邬氏子弟為使,出使敖邑,希望能說其來歸,另民衆免受戰火波及之苦。
然而敖氏占據山勢,有山城可作拒守,卻是毫不留情地拒絕了,緊閉城門要作困獸之鬥。雖然礙于貴族禮節和敖、邬兩家昔日關系,放回了邬氏使者,但是免不了受了一頓教訓,斥責邬氏背主,将來必要惹來鄭國征讨。
使者如實回報,于正見敖氏如此不識時務,當即當即便騎着馬,率領麾下剩餘的八千軍隊來到了敖氏的城邑之前,擺下陣勢來。
他讓邬鱗再次前去勸降,想要以軍勢之威逼降敖氏,然而城上回應的隻有幾箭弓箭。
這意思再明白不過了,“唯戰而已!”
見此,于正立馬和家臣們巡視起此地城邑來,準備制定一份完善的攻城戰略,收複敖氏,另他們俯首稱臣。
不過随着他的不斷打量,以及旁人更加詳細的彙報,于正的眉頭卻愈發緊簇起來。
“又是一座惡心的山城,即便自家兵力占優,卻還是如獅子咬烏龜一般,根本無處下嘴。”
敖邑地處敖山之上,以山上的巨石修建而成,本就堅固無比。而其位置北臨黃河,南為丘陵山地,東西兩側為溝壑,可以說是盡得易守難攻之地勢,這也是敖氏有信心死守的原因。
更要命的是,山上還遠不止眼前這一座大型石城,幾百年的時間,敖氏在山上築起了大小數座圍樓、城邑,形成了一個堡壘群,族人之間互相呼應,有事則聯合自保。
“這種布局,即使攻城軍隊人再多,得先肅清周圍的中小石城,才能慢慢推進。可這些圍樓堡壘群,即便放在兩千多年後的中世紀都頭疼,何況是在此時。”
因為上山的山路難行,所以投石機等都被留在了山下,并未運上來,所以黑山軍的攻城手段本就匮乏,偏又碰上了難咬的骨頭。
為了不被磕掉自己的牙,更考慮到齊國及諸侯聯軍接下來可能的動向,鄭國會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所以于正不想在此多耗工夫,甚至打算先繞過敖山,繼續向着邘邑進發。
然而事與願違,敖氏見敵軍上門耀武揚威,卻是主動發起了遊擊襲擾戰術,對黑山軍的辎重小隊展開了偷襲行動。利用熟悉的地勢和山林掩護,不僅燒毀了辎重小隊部分軍糧,更殺傷了十數人,影響十分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