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塵埃落定
三個月的時間,趙昺當然不止幹了這點小事。如今各項海防工程都接近尾聲,但雖隻隔十裡之遙,他這個始作俑者卻還未能親眼目睹,隻能從圖紙和公文中一窺究竟,不能不說甚為遺憾。
海防工程東起于文昌七星嶺,西至臨高毗耶山,沿海設防綿延百餘裡。以海口浦、澄邁和臨高三處為重點,分别建城設置水寨,在易于登陸之地設寨築堡屯駐兵力作為整個防線的支撐點。七星嶺、澄邁山和毗耶山三個制高點在晴日可遠眺雷州半島,又分在其上設置瞭望哨監視整個海峽,一旦有敵寇船隊入侵便點燃烽火示警,為布防争取時間。
海口浦扼守南渡江入海口,是瓊州防守的重中之重。不但建有衛城,還屯有重兵。衛城前沿岸線堆起一道高丈許的沙堤,即可藏兵,有能阻擋登陸敵軍的進攻;在淺海中又布置木樁阻擋船隊靠岸輸送登陸部隊,形成縱深五裡的三道防線。而港中駐有水軍主力,各種戰船三百餘艘,同時有臨近水道的上幾座四、五丈高的小山築起炮台,布置重型抛射弩炮,用以擊毀靠岸的敵船,又可各自形成支撐點牽制攻擊衛城敵軍。
參與築城的同時,各軍完成了嚴軍紀、明号令、知隊列等基礎訓練,基層軍官也輪訓完畢編入各軍,進而全軍轉入作戰技能訓練。于此同時在趙昺的建議下利用在廣州繳獲和購買的馬匹組建了一支一千五百人的騎軍,歸屬都統司直轄,作為戰略機動部隊,以便快速調動兵力,增援各部。而各州縣也采用兩丁抽一的方式組建了一支兩萬人的鄉兵,平日耕田、戰時為兵,以便補充損耗和負責輸送辎重。
在一片殺伐之氣中,鄧光薦也完成了對瓊州官吏的整肅,如今各州縣皆以配齊主官和各案胥吏,雖然還未達到運轉自如,有如臂使的地步,但是總算是事事有人管,政令得以通達、貫徹。鄉裡基層組織也已重建,保甲制度得到強化,使得帥府得以對全島上下得以控制。如今在整訓完畢的帥府軍配合下,各州府開始對盜匪、村痞展開打擊,強化社會治安,安定民心。
在數萬大軍的虎視眈眈之下,居于島中的各俚硐哪敢妄動,使得趙昺制定的‘威懾為主,招撫為輔’的策略得以實施。早就依附朝廷的熟俚也聽從命令配合帥府出人出力疏通通過俚區的驿道,派遣硐兵保護通行的商旅,配合官兵打擊、監視不服王化的生俚。而趙昺也沒有虧待他們,除了提供給他們糧草外,還送給他們些兵器、盔甲,從而使得雙方得以暫時和平相處。
不管怎麼說,一條環島簡易驿道算是修通了,雖然有的地方寬度隻能通行一輛大車,但使得各州縣陸路得以貫通,物資、人員的運輸不在隻依賴水路。而随着驿站的建設完成,消息傳遞和調動兵力的速度會進一步得以提高,使全島防禦一體化的設想得以實現,戰備保障情況也大為改善。當然最重要的是這是一條縛住俚硐的鎖鍊,在未能完全收服他們的情況下,也是防止内亂的無奈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