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設想
趙昺在決定前往瓊州之前也是做了番功課的,滄海桑田,他知道将見到的瓊州絕非後世的海南。因而不僅查閱了能搜集到的所有資料,通過事務局搜集相關情報,還和那些曾往來于瓊州的船員交談過,對那裡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趙昺當初的視點是單純放在軍事角度上,想的是如何守住海峽。而到了廣州,看到這裡繁榮的商業後他又有了新的想法,想着如果能兼顧商業也許能早點實現前世的繁華,且給自己找了張長期飯票。有了穩定的收入,瓊州便能擺脫對大陸的依靠,從而達到自給自足長期堅持的戰略目标。
當然趙昺想如此做也不是憑空做白日夢。其時,海南島的港口貿易空前活躍,瓊山的白沙港,文昌的清瀾港、鋪前港,澄邁的石笈港,崖州的榆林港、三亞港都成為外國船隻停靠交易的重要港口。距離大陸最近的白沙津處在新埠島、海田島和白沙門島之間,因白沙門島獨處海中如白沙津之門戶,故又稱白沙門。
但白沙港長期在南渡江的沖擊下,深受泥沙淤積影響,港口日益變小,功能越來越受局限。至七、八十年前,終因港口淤積至海岸屈曲不能通行大舟,而大舟泊海岸又有多風濤之虞。當時瓊州撫帥王光祖欲開港以便商旅,然而情況嚴重憑借人力已難以做到。可誰知一日忽然飓風大作,在風浪的作用下自沖成港,故而白沙港又被人們稱為神應港,逐漸取代了烈樓港的地位,其逐漸成了‘人流’往來的私港。
雖有“神應港”奇異之變,但白沙港長期變小的趨勢難以改變,于是南渡江支流入海口漸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那裡由于南渡江在入海口沖刷出三個小島:新埠島、海田島和白沙門島。三個小島形成以後,南渡江至新埠渡便一分為二:幹流向北入海,但由于受三個小島影響,日益變窄。支流向西入海,形成新的海口。
新海口北倚海田島,南臨瓊州大地,東與南渡江支流相連。西面是通暢無阻的瓊州海峽。自宋開寶五年朝廷便開始在海田島上設海口浦,從此“海口”之名開始映入人們的眼簾,并漸漸叫響了。在南渡江幹流入海口日益變窄的情況下也成了新港口首選地。其作為港口的自然條件比白沙津要好得多,逐漸成為瓊州下南洋的主要出入口。
如今海口浦功能已從人流開始轉向物流,成為功能較為齊全的官渡。而白沙港作為古渡也仍保留了港口的功能。但商貿功能日漸萎縮。趙昺的意思就是利用兩個港口打造一個及軍事和商貿雙重作用的新城……
“我想以白沙島為中心建水營,同時全力組訓一支精銳水軍,加強海上力量,以達到殲敵海上的目标。海田島為主城建港,勾連海上與南渡江水道便于商船出入,來日作為瓊州商貿中心,吸引各國海商前來交易。新埠島則建子城,作為各司衙門的駐地和軍營。同時在昌化軍、澄邁、臨高和文昌四軍縣沿海一線建設堡寨,形成一道完整的北部防線。”趙昺指着地圖說出了自己的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