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繞不過
“楚天千裡清秋,水随天去秋無際。X23US.COM更新最快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鈎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鲈魚堪脍,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英雄淚?”
“陛下何事如此感慨?”劉辰翁也算是追随小皇帝多年了,從未見其主動誦詩吟詞,今日尚未說正題,便吟起了辛稼軒的詞,不僅讓他好生疑惑,心中也甚是沒底兒,輕笑着問道。
“昨日一戰,江北衆多百姓重歸我朝,讓朕突然想起稼軒先生當年矢志不渝,創立飛虎軍,至死仍念念不忘北伐。可其詞裡所言的楚天是江南風景,而其以為自己不過是客居江南的遊子,倍受排擠,卻又無人能解其思鄉之情,故國之念呢?少年英雄變成白發老翁,仍終于是‘卧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朕今日忽然想起,歎其中無奈,讓英雄扼腕!”趙輕歎口氣道。
“陛下是擔心臣會對歸正人暗施手腳吧?”劉辰翁也是人老成精,如何聽不出其中的意思,笑笑言道。
“呵呵,須溪先生真是精明之人,一語便猜透朕的心思了,但朕擔心的卻非先生一人!”趙本想說的含蓄些,卻被劉老頭兒一句戳破,有些不自在的幹笑兩聲道。
“陛下勿需太過煩惱,縱觀曆史,地域之間人群的矛盾古來有之。即便我朝亦是引發的争執不斷,不過卻也對歸正人、歸明人和歸朝人皆有前例,臣自會依照辦理,絕不會妄自胡為的!”劉辰翁略一施禮道。
“這……這其中還有如此區分,朕還要向須溪先生請教!”趙聽了卻是一愣道。自己這真是一瓶子醋不滿,半瓶子晃蕩,看來前世道聽途說來的那點兒東西還不大靠譜,其中竟然還另有玄機。他暗自慶幸沒有‘直言’,否則不僅丢人,還可能誤了大事。
“陛下,對于何為歸明、歸朝、歸正人,大儒趙升、朱熹曾作過界定,即投歸正統的人。歸正,謂元系本朝州軍人,因陷蕃,後來歸本朝;歸明,謂元系西南蕃蠻溪峒人,納土出來本朝,補官或給田養濟;歸朝,謂元系燕山府等路州軍人歸本朝者。”劉辰翁解釋道。
“便是說歸正人,原是指中原人,後陷于蕃而複歸中原,蓋自邪而歸于正也。歸明人則原非中原人,是徭洞之人來歸中原,蓋自暗而歸于明也。如西夏人歸中國,亦曾謂之歸明。且前常貫以北界、北方、北朝、西界、西北、契丹等字眼,以揭示了其來源地和族群。”
“哦,原來如此。若如須溪先生所言,本朝對于不同之歸正人似早有定規,還請詳述!”趙聽了點點頭,這歸正人的概念可謂泛泛,幾乎囊括了歸宋朝的漢族以外的其他各族人,涉及到的民族則更為廣泛,除西南蕃、蠻所代表的少數民族外,其主要者還有黨項、契丹、女真、蒙古等族,将其理解成為單純的‘漢人’并不準确。
不過想想也是在情理之中,要知入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原王朝境内即是多民族共存,本朝也不例外,陷蕃而複歸之宋朝人不可能盡是漢人,尤其是建炎以後,原屬宋的大片領土長期陷于金、元,在此生活的原宋朝人以及在他們大規模南遷的潮流中,也不可能沒有漢人以外的其他民族人。
對于朱熹,趙自然如雷貫耳,其乃是當世大儒,創立了理學。而對于趙升,他也早在瓊州便有耳聞,其是文昌人,曾著有《朝野類要序》,作於理宗端平三年,徵引當時朝廷故事,以類相從。對班朝、典禮、故事、稱謂、舉業、醫蔔、入仕、職任、法令、政事、帥幕、降免、憂難、馀紀,逐事又各标小目,而一一詳诠其說。這本書曾是趙到這個年代後了解現世的讀本。
不過趙對于他們二人還是頗有些看法,對那些投奔本朝的人如此稱謂,明顯含有蔑視的意味,卻也左右了當時朝野對所為歸正人的看法,可以說是遺毒甚廣。
“陛下,我朝向歸明、歸朝、歸正人等群體提供了較為優厚的待遇,内容涉及田宅、賦役、賞賜錢物、科舉、授官等,但在田宅、授官、贍養等方面,不同群體之間、各群體内部都存在一些差别,并因時而變……”劉辰翁施禮道,對此又作了詳細解說。
趙本想與劉辰翁交待下關于南遷者的安置問題,再處理軍中善後之事,然後盡快歸京,那邊還有一攤子事情要處理呢!可他也清楚若是不能對前時之事做詳細的了解,自己貿然行事必然會阻力重重,且以往的成例自己也可進行借鑒,吸取其中的經驗。所以還是按捺下急于歸京之心,聽其詳述。
對于招納各類人員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便是田宅,這與現代引進人才也要先解決戶口、住房的意思相同,亦是安居樂業的保證,趙深為理解。
歸明人因原不是中原人,其田宅由政府提供,采取計口給田,三口以下一頃,每三口加一頃,至南渡後一直在施行。歸明官也多有賜田,其數量或與官職有密切關系。歸朝、歸正人之名産生以前,“陷蕃”、“沒蕃”、“落蕃”來歸之人被統稱為歸明人,但他們在田宅給賜方面,與真正的歸明人有所不同,朝廷一般将其遣送本貫,恢複其原有産業,而不是另賜田土。
但各朝因形勢不同,政策也有所區别。南渡之後,北方大片領土淪陷于金,這些地區在北宋和南宋均是歸朝、歸正人原籍的集中之地,這意味着南宋時大批歸朝、歸正人的原籍所在地,已不再屬于南宋的控制範圍,其原有産業難以恢複。為解決他們的生計,南宋政府向願為農者提供土地等優惠條件,但政府提供的土地數量多比歸明人少。除基本的田宅之外,部分為官者可得到職田,不過和歸明官相比,歸朝官享受職田的限制卻更為苛刻,僅正任官才有職田,添差官則無。
朝廷授予歸明、歸朝、歸正人的官職,總體上看有官品高與低、正任與添差、厘務與不厘務等差别,但他們歸宋後初官品階,決定着俸祿、恩蔭等待遇,又稱寄祿官,一般與其來歸前曾任官階、功過有關。但這些差别及授官标準在不同群體、群體内部、不同曆史時期,表現又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