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東江米巷。
很多官員已經按捺不住走出自家的衙門,卻是關注着吏部衙門那邊的動靜,甚至有官員溜到吏部衙門口,用耳朵聳在牆中傾聽着裡面公公宣讀的聖旨。
隻是他們這些人注定是要失望的,雖然有人能夠聽到隻言片語,但卻根本無法聽清楚裡面說什麼,更是不知董份是否當真升任吏部尚書。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裡面突然傳來一陣清晰的謝旨聲,答案似乎已然是公布了。
沒多會,一名威風凜凜的大公公領着兩名小太監匆匆走出來,乘坐那輛馬車直接離開。
接着便有官員從吏部衙門走了出來,卻是當即被潛伏在這裡的官員逮着,顯得很是着急地詢問道:“是不是董侍郎接任吏部尚書?”
新任吏部尚書已然是牽動了萬千人心,對這個消息早已經是饑渴難耐。
一些精明官員根本不會如何浪費口舌,看到這一位從裡面出來的官員揚起的眉頭,便是争先恐後地沖進了吏部衙門進行了道賀。
“恭賀董大人榮升天官!”
“董大人身居太宰,下官涕零!”
“董大人主持吏治,大明之幸也!”
……
有了第一個,便會有第二個,接二連三,一大幫官員紛紛湧進了衙門,争先恐後地對着面挂笑容的董份進行了道賀道。
吏部主事周幼清并不在恭賀董份榮升的官員之列,正想要返回衙署,但聞言亦是扭頭望向了董份。
與此同時,戶部大堂中。
劉公公展開那一道明黃的聖旨,吐字清晰地大聲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诏曰:戶部尚書吳山身負理财大任,勤勉有加,收支有度,甚得朕心!然朝廷吏治不暢,多有奸狡之徒,今改任吏部尚書,從速主持京察事宜,欽此!”
啊?
不是禮部尚書?是吏部尚書?
跟在吳山後面的官員都是戶部的屬官,從左侍郎張舜臣到主事都在場,僅是有幾人缺席。隻是絕大多數官員都沒有想到,這個巨大的餡餅竟然會砸到了吳山的頭上。
一念至此,卻是紛紛驚詫地擡頭望向了前面的吳山。
吳山給人的感覺是規規矩矩,做事亦是循規蹈矩,身上并沒有太過亮點的地方,但亦令人無法挑剔,毅然是一個模範式的官員。
不過在當下欺負老實人的官場範圍中,這種人最難得到升遷,更别說是要指染吏部尚書的寶座了。特别還有傳聞吳山在粵鹽一事上,引得是龍顔大怒。
疑惑、不解、懷疑……種種的情緒參雜其中,但這些似乎突然都變得不重要了。
因為新任的吏部尚書不是傳言中的董份和嚴讷,而是眼前這位不顯山、不露水的部堂大人,現在轉而出任吏部尚書,已然成為本朝最有權勢的第二号人物。
随着吳山出任吏部尚書,大明的朝局必然發生新的變化,而這個天當真是變了。
“臣接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身穿一品官服的吳山面對着這一次突如其來的調任,卻仍然保持着一貫謹慎的姿态和任風,顯得規規矩矩地行禮道。
衆官員看着前面這個身影,頓時覺得這個身影變得高大起來,亦是跟着規規矩矩地進行接旨,默默地消化着這個令人震驚的消息。